1)第546章解池之盐官卖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丞相早年提出的屯田制,是天下要政,可以继续实施,流民殖谷垦田,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削弱豪强的势力,达到力摧豪强的目的。吾认为天下在于民,民受丞相之恩,拥戴丞相,豪强无法煽动民心,则不足为虑,因为丞相麾下有重兵,他们不敢造次。户户都有良田百亩,对国家的税收是巨大。吾经常去南面的中条山,那百里盐池,浩浩荡荡,宛如明珠,吾看世家豪强经常一勺子勺子的从盐池内取盐,他们将盐池筑墙,将国家之资,据为己有,牟取私利,实在是不甘心,丞相可以将河东盐池收为官有,设置使者监卖,抽取盐税,天下人千万,这足够支持丞相征战。”

  卫觊沉思片刻,向刘凡回答道。

  “池盐官卖,伯儒是河东名族,此意不是得罪世家豪强乎?”

  刘凡心喜,认为只要将河东盐池利用好,一定可以创造巨大税收。

  人不可能不吃盐,一旦人不吃盐,就会没有力气,壮年如同老弱。

  历朝历代的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咸水湖中之盐},岩盐{矿岩},井盐{粗糙的盐}。

  其中池盐最好,池盐呈颗粒状,人们也称“颗盐“。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为天下人之喜。

  这个时代的海盐根本没法和池盐比,而河东盐池,就是池盐,被称作“解池”。

  这里代表着金库和兵器库,随着朝廷的减弱,失去了对解池的控制。

  春秋时晋国大夫们定居此地的理由,不仅是因为河东靠着黄河,土壤肥沃,还因为近盐。

  周穆王、秦穆公及汉代帝王的“观盐”,乃至秦人赞不绝口的“大夏之盐“,均指解池之盐。

  东周之际,骇骥“服盐车而上太行”,幸遇伯乐,即在此地。千里马同解池结缘,很耐人寻味。

  解池附近,曾是虞舜、夏禹的都城所在,反映了这一盐池在原始社会后期曾是氏族生活的中心地带。虞舜曾用自制的五弦琴,弹唱《南风诗歌》,歌唱南风在解池带来了财富:南风三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解池,不仅是当今天下最大的一个产盐地。即便是在人口密集的后世,也是与库楚克盐湖、犹它州大盐湖并列为世界三大盐湖。

  历代称解池为“天下九分盐”,意为解池之盐占据天下九分,不仅供给秦晋、豫州、司隶,就连山东、江南的一部分人都依赖解池供给。

  谁能掌控盐池,就意味着掌控了天下的命脉。

  解池之盐,在天下众盐产地独领风骚,给黄河流域华夏族的供给,没有一种物质能比得上。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太多遗迹。

  刘凡梦回千年,并非什么都清楚。

  历史上的卫觊将盐池官卖之议,献给曹操。

  曹操使用这一决议,派人管理解池。

  这是当时最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