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五章 开门(下)_科学家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码逻辑算法,是近十年才在高等级安全措施中流行起来的加密规则,二零零六年,一份关于数字时代密码安全的研究报告,在科研领域引起轩然大波,报告声称,无论是数字锁还是键盘锁,如果使用唯一密码的时间超过一百个小时,那么这个密码被人破解和通过各种途径泄露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虽然也有人指出,这是某安保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产品在故意耸人听闻,但是毫无疑问,这份报告确实引起了人们对密码安全的高度重视,连咱们普通人都有不少养成了定期更改自己各种账号登录密码的习惯,就更遑论金融、军事、科研机构那些使用高等级安全设备,对信息安全有更高要求的重要地方。

  于是,制定定期的密码轮换机制,便成为了上述机构的当务之急,刚开始时,大多数更改密码的方式的都是随机更换,但大多数机构的安全密码都是多人共用,频繁更换不仅会造成不少人记错密码引发假警报,比以前更加频繁的密码传递更是增加了密码泄露的风险。

  于是,很快就有安全专家设计出了逻辑递变式的密码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位数很长的密码按照特定的计算公式和规律进行循环计算,使用者只要记住初始密码和运算规律,结合密码的使用时间和更改频率,就可以验算出当前的使用密码,这种有规律可循的加密方式,安全性自然是比随机更改要低一些,但却能有效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至于密码安全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延长密码位数,将计算过程复杂化等手段来进行解决。

  从某种程度来说,科学家其实跟非主流一样好时尚爱跟风,一旦圈子里流行起什么抓人眼球的新鲜玩意儿,自己不跟着掺和一把简直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因此,当全新的密码变更安全机制成为全世界高端机构通用规则的时候,无论欧洲还是亚洲研究所里的土鳖,会跟这场风一点儿都不奇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数字加密还是图形加密,为了防止密码变更规律被人轻易破解,其中的验算往往极其艰涩复杂,一般人即使知道变化规律,计算起来也往往需要花费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更丧心病狂的甚至直接设计一个非领域专家根本计算不了的数据当做密码,举个例子来说,我直到现在也没算对过我们研究所那以天体运行轨迹数据为坐标的动态开门密码……

  “图形推演理论上确实可行,这么短时间内他们也不可能该变密码推演规律,”格里布看着谢尔东小心翼翼的说:“但我们这里没有辅助推演表,要推算根本不可能的……”

  “辅助推演表?”谢尔东满脸不屑:“那都是给懒汉和脑子不够用的笨蛋准备的辅助工具,照着表格查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