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章 卿若是晁错,吾定不为景帝_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折子递到了刘娥的桉桌前。

  那上面的对话赫然是杨秉等人在茶坊之中的完整对话,甚至还有包拯所言的大不逆言论。

  而刘娥看见后却是神色不变,自垂帘听政以来她的心里承受能力早就胜过在后宫之时了,这人在台面上和在幕后自然是不同的。

  这样的话早就产生了免疫,而且在大宋也没有什么因言获罪这番事情,若是整出一番“清风不识字”的事情来,恐怕这朝廷又要动荡一番了!

  在看见杨秉的言论后,感慨的说道:“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又如何能够想到说出这番言论的会是一个年轻人呢!”

  “杨卿即使不入朝为官,也能为一方大儒呀!”

  身侧的内侍恭敬的说道:“这天下的有才之人,正因为有了太后,和官家的慧眼方才能够有施展的地方!”

  身侧的赵祯也坐在一旁,在看见杨秉所说的三不足则是眼神绽出光彩。

  尤其是人言不足恤,就是对朝堂之中的询纳人言,事无大小,惟言之从最大的驳斥!

  可以想到这番言论若是流传到朝堂之上,又不知有多少言官和大臣要上疏弹劾!

  刘娥将手中的折子扔到了桉上,状似感怀的说道:“杨卿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呀!”

  赵祯联想起了刘娥刚刚所说的不在朝也能为一方大儒,并不确定的问询道:“大娘娘口中之人可是前汉大儒董仲舒?”

  董仲舒同样也是以儒家为核心创作了新的思想体系,倒是与如今的杨秉重合了。

  可是刘娥却摇了摇头紧接着语气肯定而又坚决的缓缓道:“我想说的是晁错!”

  赵祯听到后,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攥紧着手良久后缓缓松开说道:“杨卿若为晁错,朕定不为汉景帝!”

  这句话同样十分坚决而又肯定,晁错因为削藩引得诸多诸侯的愤恨,借此作为借口想要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汉景帝毫不犹豫的就舍弃了晁错。

  这大宋的宗室掀不起风浪,可是最大的敌人就是文人集团,而赵祯思虑的过程就是他想到了这样的后果,也想好即使面对这种结果他也愿意去始终不移的站在杨秉的身边。

  刘娥听到后也没有怪罪,而是长吁一口气说道:“我知道受益你素来仁善和宽厚,可我想说若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我倒是想让你成为汉景帝!”

  杨秉的变法之心已经初露端倪,以刘娥的心思又如何能够猜不到呢?

  他欣赏杨秉的才华,他希望若是真的到了杨秉执政的那天想要变法,若是失败他希望官家能够将杨秉推到台面上当作挡箭牌。

  赵祯没有言语可是从姿态之中也已经表露了他心中的想法,而刘娥也没有去因此而指责他。

  如今官家尚且年幼念及师生之谊,可真正执掌太阿,亲政之时帝王的心思却很难做到始终如一了!

  为何刘娥会说杨秉会是晁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