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章 属下明白_大宋第一状元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少宰的学生。

  不过,当了他的学生,仕途必定可以一帆风顺,也未必是坏事啊。

  杨霖给了两人一个鼓励的目光,师道尊严,一旦进入为人师的角色,他还是很正气的。

  “你们准备一番,到了汴京到昭德坊找我,哈哈,我带你去见圣上。”

  姚平仲乐呵呵地点了点头,浑然不顾自己屁股还隐隐作痛,已经对这个未来的师傅有些好感了。

  杨霖不是推脱,赵佶确实派了好几拨人前来催促他入京了,原因竟然是两个最受陛下宠爱的小帝姬,柔福帝姬和茂德帝姬同时病了...

  赵佶的皇子皇女,有六七个夭折的,在他看来这是自己风水不顺,为了保住两个爱女,必须让杨霖回来堪舆一番。

  杨霖却不是很着急,茂德帝姬和柔福帝姬都是活到十几年之后的,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春夏之交,有些病痛很正常,等自己回去之后,带着外甥许叔微进去看一看,又是一桩功劳。

  陆谦扛着一把朴刀,正在给几个姚府的下人发放腰牌,看到杨霖出来上前道:“少宰,我们乘船走水路回汴京吧。”

  杨霖点了点头,长安城外水路纵横,交通便利,尤其是现在有了专门的治河衙署,顺带着又疏通了一遍周围的河渠。

  自己在西北一路走来,沿途有不少的民夫在黄土上种树,看来宗泽虽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好的治河班子。

  宋元之际是黄河彻底崩溃的时代,在这个时候及时治理,还有机会。

  ---

  江风吹来丝丝凉意,时值黄昏,夕阳正红。

  河面上锦帆如云,舟楫似林,热闹非凡。

  杨霖站在船头,看着来往的客船,时不时就冒出几个打着万岁营旌旗的大船,笑着对身边的陆谦说道:“挖河修渠,架桥铺路,看似花费甚巨,实则利在千秋。

  你看这条河,不知道多少的人赖以为生,两淮也是一样,江南多少读书人,在骂着炀帝的时候,也都享受着他的遗产。”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读书人的嘴,最是...”

  陆谦说道一半,突然想起跟前的少宰也是个读书人,还是一个状元,当即闭嘴。

  好在他抬头一看,杨霖并无愠色,自己的这个少宰,时时刻刻就没怎么把自己当成读书呐。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考上的状元,便是后来又朝中人帮忙,若是没有一定的才气,就是官家也不敢钦点他为状元。

  他哪里知道,眼前这个人,在十五岁之前,可是苦读十年书的真正书呆子。

  沐浴着晚霞江风,杨霖心中正在酝酿着有一个大手笔,交通才是商业繁荣的基础。

  不管是船只、橡胶轮胎,还是更平整的地面,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呐。

  自己虽然造不出来,但是可以引导,让社会上有这种诉求,让袖楼拿出足够动人心的财帛来,设立一个奖项。

  凡是有所发明的,都可以领取那巨额的赏金,还怕没有人钻研?

  回头一看,长安城墙已经看不见,杨霖甩了甩手,对着陆谦说道:“回船舱歇息吧。”

  陆谦应了一声,刚要走,杨霖突然道:“那个姚夫人...”

  “属下明白...”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