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 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还能干啥?_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还能干啥?

  “孔山一天能有多少产钢量?”朱棣迫不及待的问道。

  朱高燨竖起了一根手指,笑而不语。

  朱棣有些怀疑的问道:“一千斤?”

  一千斤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毕竟孔山产出来的钢料质量属于上上乘,越上乘的钢料,铸造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就越高。

  朱高燨平静的说道:“不,是一万斤!”

  皇帝陛下倒抽了一口凉气,真想把祁王的脑袋撬开看看里面装了什么!

  一万斤!

  朱高燨还真没吹牛逼,孔山炼钢厂五个炼钢炉,一炉日产两千斤,如果炼钢厂继续扩建下去,这个产量还会更高!

  当然,想要扩建炼钢厂,相应的是要在采掘煤矿、洗煤炼焦,以及采购铁矿上都要扩建,这是流水线的工程,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不均衡的情况,剩下的几个环节都会被殃及鱼池。

  朱棣又追问道:“孔山的炼钢技术,可以在其他的炼钢厂落实吗?”

  老爷子在乎的不是孔山的产钢量,他在乎的是孔山的炼钢方式,能不能普及。

  从洪武二十八年的诏令:“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其二”开始,官营铁矿减少,民营铁矿增加,民营铁矿的课税率为十五分之一。

  开放民营采炼铁矿,虽然把钢铁的年产量数倍暴增了上去,而国库的收入也丰裕了许多,但这也就意味着官营的衰弱,朝堂已经逐渐失去了对炼钢的控制。朱棣是个有远见的皇帝,他很清楚这一点。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永乐元年时,民营铁矿的课税量为8万斤,到宣德九年,民营铁矿的课税量为56万斤。根据铁的课税率推算,永乐元年民营铁矿产量为120万斤,宣德九年则为833万斤。

  到明朝中期,官营铁矿已经全面落后,民营铁矿快速发展,贡献生产钢铁的主力,山西阳城县的民营铁矿的课税量就有50至60万斤,反推产量为800万斤,还只是一个县的产铁量,相当于宣宗时期全国民营铁矿的总产量。

  到嘉靖年间,民营铁矿的课税已经可以用白银抵交,换算下来,全国的生铁课税量为500万斤,相当于产量7500万斤。

  而如果孔山的炼钢方式能够普及,只需要先一步普及到官营体系,让官营与民营达到均衡的程度,便可遏制住民营体系带来的影响。官营体系不需要完全覆盖全国,只要能成为民营体系的领头羊,朝廷拥有炼钢的垄断就足够了。

  这才是朱棣看重孔山炼钢厂的原因!

  在老爷子期待的眼神中,朱高燨缓缓开口:“可以!孔山炼钢厂可以普及!”

  孔山炼钢厂的炼钢技术,其实也没有太高的难度,无论是洗煤、炼焦,亦或者是炼钢,最难的技术环节,大明朝都已经有了很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