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4章 新时代的大门(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荷兰人参与进来,荷兰人也能赚钱,这是荷兰人做梦都想要的局面。

  当然,这对大明的商业肯定也是有好处的。

  例如进口的商品大量增加,填充国内短缺不足的商品。

  而且一旦让荷兰人尝到甜头,就可以开始利用荷兰人来推行大明银钞国际化来。

  当然,这是后事,没有完备的商业线路和国际规则,以及向世界证明大明强大的海军实力,银钞国际化肯定很难。

  没关系,先往前走一步,凡事不要想着一口吃着一个大胖子。

  方正化不太懂其中的逻辑,也不敢多问了,只是道:“皇爷英明。”

  敕令写好了,但没有急着送出去,先让方正化送到内阁和军委会,让各位大臣先看看,有没有措辞要修改的地方。

  有的改,但意思不能变了。

  这种重要的事,肯定需要御前大臣们都知晓,其实就是同步信息。

  接下来,崇祯便出了宫,上了去北京大学的马车。

  今天是一个大晴天,整个北京城都被白雪装扮起来,干净而清爽。

  街头十分热闹,崇祯看着好几个人骑着自行车路过。

  由于这两年新农政改革成效,北京城的餐饮业变得更加发达。

  主要是食材增多,无论是小麦还是大米,都变多了。

  并不是说小麦和大米的总生产量大大增加,而是社会的资源分配相对公平了许多。

  以前是大量的粮食分配在官员和地主家里,烂掉臭掉也不拿出来,现在随着新农政的推行,粮食相对均匀地分布到了老百姓手中。

  这就是新农政要达到的效果:资源配比合理化。

  而且银钞的普及,耗羡没了,人头税被废掉了,许多人手中自然有多余的粮食了。

  有了余粮,要么囤着,要么拿出来卖。

  这才有了餐饮业的小规模发展。

  不过,根据顺天府衙门最新提报的北京城规划,所有新商业,都必须往新城区转移,想要在老城区开设商店,必须提报到顺天府衙门,由顺天府府丞亲自审理,合乎规矩才能过。

  什么规矩?

  《大明临时城市规划法案》。

  例如现在都顺天府的规划是按照一城二十三县来规划的。

  北京城的规划分出了东城和西城,朝阳新区,海淀新区。

  每一个区必须有餐饮,银行,买衣服和布料的布行,居民区,但是每一条街道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做合理的配比,不能随便乱塞进来。

  所以,现在坐在马车上的崇祯,再打开窗帘看出去,北京城的道路两边,整体面貌已经好了许多。

  天气虽冷,但这是一个改革的大时代,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正在快速崛起的时代。

  随着贱籍制度的废除,外来人口和劳动力正在爆发式增长。

  朝廷主导的基建,让大量银钞流入民间。

  所以,这也是一个财富正在快速增长的时代。

  正如张凡自己评价:现在的北京就是北方的一个经济特区,所有新商业的模版都在这里快速被推出来,放到市场上验证,一旦成功,就会被其他地方复制和学习。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城市,它是大明商业的青铜时代,是野蛮生长时代的前夜。

  它就像在黑暗的天幕上透出了一丝阳光,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崇祯很快到了北京大学,大明朝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拐点。

  摆在前面的是一个恢弘的大时代,能否撬开,支点就在北京大学。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