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鹿鸣宴(下)_明王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翰林点了点头,提笔写下《采桑子.重阳》的词牌和题目,最后把徐晋述说的“血战长坡”也作为序录写下来。

  这时,或许会有人会疑问,今天才八月二十六,距离重阳节还有十多天,而徐晋的这首词却写重阳,与事实不符啊?

  其实这完全没问题的,正如现代人写歌词,古人写诗为了平仄押韵,有时也会“任性妄为”。

  譬如诗仙李白《花间独酌》中的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影子本来就是两人嘛,但句中为了平仄,所以用了“三”字。当然,也有人说李白+影子+明月,确实是三人,没有毛病,所以大家怎么理解就见仁见智了。

  再譬如唐朝诗人杜枚《山行》中的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中的斜字本来读(xié),但为了押韵硬是自创了一个读音(xiá)。

  所以徐晋这首词虽然时间上有出入,但词中写的确是秋天的景色,完全符合“赋秋光”这个诗题,只是为了押韵用了“重阳”,时间上提前十来天,倒也无伤大雅。

  看着刘翰林亲自动笔录下了徐晋这首词,在场的官员士绅均明白这一局的胜负了。周煦的《赋得秋光先到野人家》固然是精品,但和徐晋这首气势恢弘的《采桑子》一比就失色多了,无论是立意和气势上。

  周煦心中不是知味,不过倒也识趣,没等刘翰林评判便拱了拱道:“徐解元诗词无双,周某甘败下风。”

  徐晋拱手还礼道:“周兄过谦了,承认!”

  李浙和袁城苦笑着对视一眼,结局早在他们预料之中,周煦挑战徐晋的诗词,最后只能自取其辱。

  看着场中从容自若的英俊少年郎,一众官员士绅都不由感叹,盛名之下无虚士,此子果然不凡啊。

  王守仁若有所思地捋着胡子,此时他不由想起徐晋以前的诗作《竹石》《咏蛙》《卜算子.咏梅》《临江仙》,再到现在这首《采桑子.重阳》,均是“气势”之作,可见此子胸中丘壑不小,日后怕是不得了。当然,凡事过犹不及,王守仁的心中反而产生了一点点担忧,因为徐晋那首《咏蛙》和《采桑子.重阳》均有王霸之气。

  周煦首战失利,“铁三角”中的萧晚立即站了起来,对着徐晋拱了拱手道:“徐解元果然诗词冠绝,在下万分佩服,不过科举取士以文章论英豪。所以在下想向徐解元讨教……策问!”

  萧晚本来想说制艺(八股文),但要求徐晋现场作八股文显然有点过份了,毕竟大家一场考试前后花了三天时间,所以临时改口讨教策论。

  策问说白了就是实务,治国方略等,只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