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4章 裂痕_明王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刑部尚书,自然要为本部捞功劳,审案本来就是刑部的职责范围。

  小皇帝朱厚熜皱了皱眉,心里极为不爽,淡道:“其他爱卿可有异议?”

  费宏微沉着脸默不作声,杨廷和垂着眼帘仿佛入定了一般,而殿内其他大臣则神色各异,却也没有开口。

  侍立在朱厚熜旁边的司礼监太监毕云不禁暗叹了口气,费阁老终究还是根基浅些,比不得首辅杨廷和,如今有三名六部尚书支持杨阁老,此事恐成定局了。

  正在此时,吏部尚书王琼上前一步道:“皇上,臣反对另派钦差!”

  朱厚熜精神一振,连忙道:“为何?”

  王琼朗声道:“臣以为另外选派钦差出京不妥有三。其一是耗时日久,延误查案时机;其二浪费人力物力,如今国库用度紧张,能省则省;其三嘛……徐子谦在奏章里讲得很清楚了,直接掘毁大堤的罪犯已经抓获,只要加以审问便能弄清来龙去脉,根本犯不着劳师动众。”

  朱厚熜满意地道:“王尚书言之有理!”

  殿内不少大臣亦微微点头,他们虽然鄙夷王琼的圆滑奉迎,但也不得不承认王琼这三点理由确实站得住脚。

  毛澄立即反驳道:“徐晋年纪轻轻,而且也没有查案经验,如何能担此大任,更何况他还请求提督山东省军务,军机大事又岂同儿戏!”

  王琼冷笑道:“甘罗尚能八岁拜相,毛尚书又何以年纪取人?徐子谦年轻不假,但却是老成持重,萧御史在奏本中也提到了,徐子谦在这次赈灾中的表现十分出色,其能力不容质疑。更何况此案涉及到徐子谦自身,掘毁大堤的罪犯也是他抓获的,如今朝廷却不信任他,要另派钦差调查此案,岂不令人寒心。”

  兵部尚书王宪是王琼的老部下,这时连忙站出来附和道:“王尚书所言极是,臣听说徐子谦曾统兵对抗宁王,并且以少胜多,端定是文武双全,提督山东军务也未尝不可!”

  两名尚书表态支持费宏,本来已经倾向杨廷和的天秤又被拉了回来,在种情况很鲜见,当初梁储还在时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场均是政治嗅觉灵敏的老家伙,均意识以后的内阁恐怕不会再是杨首辅的一言堂了。

  朱厚熜心中暗喜,他早就厌烦了杨廷和把持内阁,自然乐得有人站出来平衡杨廷和的影响,点头道:“朕也觉得王尚书言之在理,其他爱卿的意见呢?”

  一众大臣的目光不由望向还没表态的另外两位阁老——毛纪和蒋冕。如今这两位表态支持哪一方,那一方就能获胜。

  王琼眼底闪过一丝得意,他本来就跟杨党那些清流官员不合,以前的内阁铁板一板,他自己选择装孙子,如今不同了,费宏为了门生和杨廷和刚起来,他自然乐意助费宏一把,送人情的同时又能讨好小皇帝,而且还可以加深内阁的裂痕,简直是一举三得。

  毛纪和蒋冕两人此时都有点为难了,话说二者都是比较正直的官员,而且与费宏和杨廷和两人的私交都不错。

  “臣赞同王尚书的观点,如今国库拮据,确实不宜再另派钦差虚耗财老,可命徐子谦全权负责此案,同时提督兖州府和东昌府的军务,待查明后再将案犯押往京城,交由三法司审判定罪。”毛纪首先表态了,而且选择了一种折衷的方式。

  蒋冕其实并不同意过份打压徐晋的,此子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弃之不用是朝廷的损失,所以点头道:“臣附议!”

  蒋阁老此言一出,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朱厚熜喜道:“那便按照毛先生所讲,钦命徐晋为钦差全权负责诸事,加衔提督兖州府和东昌府军务。有劳杨先生马上拟旨!”

  “臣领旨!”杨廷和虽然依旧神色自若,但在场的都明白,以后内阁恐怕不会再是杨阁老的一言堂了。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