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4章 比肩夫子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逸,非比寻常,只是人到中年,鬓角白发不少。

  看到了他,所有人都傻了。

  魏国公徐辉祖!

  他怎么冒出来了?

  众人骇然。

  正在大家伙不知道怎么形容此刻心情的时候,又有人来了。

  国公以下的勋贵,为首的不是郑亨,也不是张玉之子张辅,而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正是长兴侯耿炳文!

  在他身后,盛庸,平安,大明开国勋贵的后人,能找到的,尚在京城的,几乎都来了。

  这些人凑在一起,加上靖难新贵,构成了大明朝的半边天。

  而另一半的天,则是六部九卿,朝廷文官重臣。

  值得一提,当初被徐景昌踢出京城的杨荣、金幼孜、胡广、杨士奇等人,也都还朝。

  内阁,六部九卿,还有其余各部侍郎,翰林官,科道言官,能数得着的,都在其中。

  这么高的规格,自然需要有人协调。

  太子朱高炽,定国公徐景昌,居中站立,弄得好像朱高煦和朱高燧是意外,他们俩才是亲儿子似的。

  排出了这么大的阵仗,拉来了这么多观众,如果不搞点大事情,简直对不起这一番折腾。

  今天的朱棣,也是神采奕奕,斗志昂扬,光看他的精神头,就能感觉到一种叫做危险的东西。

  孔议行了面君大礼,朱棣让人赐了一把椅子,请他坐下。

  随后朱棣笑道:“朕听闻孔氏原有一脉,是在靖康之后,才分为南北的?”

  孔议点头,“确实如此,靖康之耻,金兵南下,先人带着家传宝物,渡过长江,定居衢州,算起来也有两三百年了。”

  朱棣点头,“不容易啊,我华夏自秦汉以来,传承不绝,期间虽然有五胡乱华,但到底并未断绝。唯独靖康之后,北方疆土沦亡,蒙古兴起,崖山之后,神州陆沉,中原大地,百年丘墟,苦的不只是你们孔氏,更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子民,炎黄后裔啊!”

  这地这番话立意颇为高远,他没有称赞南孔,反而说你们的遭遇不算最惨的,还有华夏大地,万千生灵,他们的情况,才是真的凄惨,连个名字都不配留下。

  这样一来,等于把这事的格局直接拉满。

  听在孔议的耳朵里,反而意外契合徐景昌所讲,属实不容易,家国天下,都遭逢了劫难。

  “陛下,草民以为,赵宋亡国,天下沦陷,所幸有太祖皇帝,提剑起兵,横扫鞑虏,恢复中华,这才有今日赫赫扬扬的大明朝。草民沐浴皇恩,安享清化,真是感激涕零,铭刻肺腑。”孔议感叹,“当年夫子感叹,微管仲,被发左衽矣。现在想来,南宋之后,华夏大地,万千生灵,尽数沦为蛮夷百姓。要不是大明朝,哪里又能重新活成一个人啊!”

  孔议的话,也是颇为格局,盛赞大明不说,夸得也很有水平。

  这时候徐景昌突然笑道:“陛下,臣年轻,读书少,浑说两句,还望不要责怪……我以为夫子文武双全,济世救民。率领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他必是个慷慨激昂,一身侠骨的猛士。假使夫子重生,他多半会前往应天,归附太祖皇帝,追随左右,一起驱逐胡虏!以夫子文武才学,必定会超过管仲,成为古今第一贤相啊!”

  挨着徐景昌的朱高炽笑道,“定国公,你这话只对了一半,夫子可是文武全才,要真是像你这么说,当年北伐的征虏大将军,就未必是中山王了。”

  徐景昌哈哈一笑,“不管是大将军,还是副将军,能和夫子并肩作战,都是祖父他老人家的福气!”

  他们俩一唱一和,竟然把徐达放在了孔夫子的位置上……勋贵们满脸笑容,再看文官这边,集体变色!

  你们过分了……徐达算什么东西?濠州城的泥腿子,也敢跟孔圣人相提并论,甚至还要当孔夫子的大将军,你们当真是丧心病狂,狂妄无知……

  偏偏孔议却笑道:“定国公这话真是让草民汗颜,孔氏子孙不肖,不能助大明驱逐胡虏。若是夫子重生,必定会怪罪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

  他认下了……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