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124:姐夫,我在这里_大山谋生198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124:姐夫,我在这里

  不同于一般人穿的千层底,这个脚印的鞋子留下是一圈圈细纹,有点像是水里被石头激起的涟漪。

  王天孝认得这种鞋子,是最近市面上慢慢流行起来的胶底鞋。

  庆城常年干旱少雨,即使冬天下雪,雪也很难融化,不像是南方冬天也会飘一点点雪花,但往往还没落到地面就化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庆城的人们最喜欢穿的鞋子就是千层底。

  这个千层底,顾名思义,是将很多废布一层一层用面熬制的浆糊(这里叫燃子)粘起来,大概会黏到一厘米厚的样子。

  然后,用麻捻成的绳子开始纳鞋底,固定好每层布。

  这种方式做成的鞋底非常结实,钉子都扎不透,除了防水效果不好,其他情况下几乎是完美的鞋底,冬暖夏凉,透气不憋脚。

  但这种鞋底做起来实在是效率不高,从开始的剪鞋样到粘鞋底,烘干,纳鞋底,一双鞋子往往要很久。

  而且纳鞋底这件事,本身就非常辛苦。

  因为鞋底是很多层布和浆糊粘起来的,一旦干了后,鞋底就会变得特别瓷实,靠针根本穿不过去,所以妇女们只好用锥子先扎一个洞,穿过绳子,再扎一个洞,再穿一次线。

  这样一来二去,可想而知需要多久的时间。

  农闲的时候,还有点时间可以做,可一旦农忙,每天在地里干活就累得精疲力尽,哪还有时间和精力一直做鞋子。

  如果家里小孩子多就更麻烦,好不容易做一双鞋子吧,他正在长个子,做的时候脚还挺合适,可做成后,鞋子就小了,夹脚,就相当的麻烦。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随着工业进步,逐渐开始出现了一种现成的橡胶鞋底,这种底气只要买回去将鞋帮钉到上面就可以。

  不仅大大降低了做鞋的工作量,而且橡胶的底子还能防水,这也是千层底不具备的优点。

  这种鞋底一经问世,很快就被广大庆城的老百姓喜欢,从此千层底除了一些特别有情怀的人还在做,大部分人都开始转向用橡胶底了。

  八四年年底的时候,这种橡胶底并没有在庆城流行起来,能穿这种鞋子的人,往往都是在外地干活回家的。

  而三人之中,米小青恰好就在外地打工,最近年底才回来,所以她脚上就穿着一双橡胶底做成的鞋子。

  当然,也不是其他人不能穿这样的鞋子,但应该不会这么巧合,在这座大山里,以目前的线索,基本能判定米小青肯定来过这里。

  既然这样的话……

  王天孝站起身,开始观察周围的地形。

  这个笼子的摆放处很偏向杨子岭的东边,附近刚好是个不算很陡的斜坡,斜坡上长满了野枸杞丛,现在冬日叶子早落了,枝上的枸杞也被各种小兽和小鸟吞吃干净,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枝。

  密密麻麻,有一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