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7章 洁癖!?还是强迫症!?【四合一求_人在拘留所,嫌疑人竟是我自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洁癖!?还是强迫症!?【四合一求月票!】

  “死者是谁!?”

  “与赵冬有没有直接性的联系!?”

  银行经理死亡的第四天不,是第三天!

  这个时间说长,也不长,毕竟也就三天,睁眼眨眼的时间就过去了。

  说短,它也不短,就好比上班第一天,以及学生时代的星期一至星期三,在感知中会很长。

  对于这起案子来说,警方宁愿是第二天凶手就杀了第二位受害者。

  为什么?

  因为连环杀人案的串联性。

  首先,一个人想杀人,必然是有他的理由的,不可能随意在大街上乱杀人,他想杀的必然是经过某些特质筛选出的。

  这些人在某些方面相通,若是被同一人所杀,在受害者数量超过三人的情况下,间隔的死亡时间不会长!

  举个例子。

  一个人,面前有三堆人,他想杀其中一堆人,在脑子里已经有了对方‘必死’的理由的情况下,绝不会手下留情,不会听任何解释,很利索的便杀了。

  而这一堆人,则是因为某些相同的特质触怒了凶手,凶手根据这特质来谋杀,不需要进行其余的验证。

  就好比当初六洲省的炸弹案。

  孩子死亡的家属,在面对伤害自己孩子的家属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的手下留情,在最快的速度,将与目标有关系的人全都杀害!

  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刚出生还不会走路的幼童,全都杀了!

  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是连环杀人案,受害者之间的串联!

  所以,如果在受害者死亡时间相隔不久,比如一天的时间死了十个人的情况下,这十个人绝大概率是有串联型。

  也就是有某种关系将十人绑住,成为凶手眼中要杀的‘一堆人’。

  这种情况下,警方想要破案会很简单。

  只需要按照徐浩的经验,将所有信息查一遍即可,最差也能找到几个疑点!

  而若是间隔时间较久

  “受害者名叫吴宇恒,五十四岁,他住春华市川化区江东小区。”

  那名警员立马开始汇报。

  “经过简单的信息排查,吴宇恒与赵冬没有任何的信息联系,两人甚至没有没有见过面。”

  听到这,徐浩心里咯噔一声。

  ‘坏了!’

  连环杀人案最不想遇见的东西来了

  受害者之间没有串联性!

  为什么不想遇见?

  很简单,徐浩之前教别人时,喜欢用数学题的方面给人讲解,数学题也很简单明了。

  1、287、23、273、4、345、()

  问:345后面该填什么?

  不出意外的,没人能答的上来,就算是爱因斯坦在世,也答不上来。

  因为这是徐浩随便编的。

  数字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性。

  就像受害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警方怎么根据他们的线索来查到所谓的345后的数字?

  也就是所谓的凶手!

  当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