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8章 三方角逐,蒙骗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8章三方角逐,蒙骗

  宣帝临终前,已为汉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如今的朝堂除了汉帝之外,分为外戚、儒臣、和其他朝臣。

  其中外戚有史氏、许氏、王氏;儒臣分为普通儒臣和家传儒生,其中家传儒臣以白氏和杨氏为主;其他朝臣则多是其他学说出身的大臣,还有选择中立的其他家族,或是没有背景的其他大臣以及。

  外戚以乐陵侯史高为主,占据了朝堂四成的力量,儒臣则是以萧望之和周堪为主,占据了四成,其他没有倾向的朝臣则是占据了剩下的两成。

  萧望之是开国功臣酂文终侯萧何之后,因为不是萧何嫡系子孙,故而没有承袭爵位,不过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太学,拜得海内名儒白炵为师,最终成为大儒,还成为了太子太傅,如今更是贵为前将军、领尚书事。

  自从武帝后,朝堂分为内外朝,外朝以丞相为主,内朝以光禄大夫为主,通过领尚书事、给事中参与朝政,逐渐超越丞相的权势,成为天下官吏之首。

  而萧望之因为是汉帝的师傅缘故,深得汉帝的信任,他与周堪同为儒家弟子,故而屡次同周堪,在闲暇入见汉帝,和他讨论治理国家的方略,陈述为君王服劳的事。

  又推举宗室中明经达学的散骑谏大夫刘向为给事中,同侍中金敞在汉帝左右提意见,刘向和金敞同为儒家弟子。

  由此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谋议,用古制劝导汉元帝,提出很多匡正的建议,汉帝多纳用其言。

  而宣帝时,因为不甚听从儒术,任用法律,又因为中书令弘恭、中书仆射石显,精通法令条文,故而任由他们长期主管朝廷机要部门,使得宫廷中的宦官插手朝政。

  如今同为辅政大臣的萧望之和周堪,成为了汉帝身边的亲近之臣,而史高却被汉帝冷落,由此对萧望之等人不满,开始在一些地方与萧望之对着干,又衍生出了外戚与儒臣的对抗。

  萧望之是大儒,故而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仁义忠信,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泥沙,眼见弘恭、石显等人凭借中书的职位专权擅权,于是对汉帝说:

  “陛下,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当初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本就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所以臣以为,必须予以纠正。”

  汉帝犹豫道:“朕初登大宝,朝政国政还不熟悉,突然改制,恐怕不好吧!”

  萧望之又举例说了古今众多宦者擅权对国家所造成的危害,汉帝道:“萧师所言有失偏颇吧,这些宦者都是无后之人,没有什么想要的,更不会结党营私,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

  而且朕经过这么多年的观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