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6章 问吴事举兵伐韩,曹氏败司马劝降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了城门,一副死守之势。

  九月十五日

  得知曹真大败,退守宛城的消息,曹韩朝廷一阵哗然,在司马昭的撺掇下,群臣纷纷对曹真开始弹劾,让曹叡治其罪,另派将军接管南方防线。

  曹叡顾忌群臣意见,只得将曹真召了回来,另派司马懿推荐的侍中、骑都尉南阳人州泰为南阳太守、镇南将军,担任宛城守将,带领宛城剩余九千守军。

  州泰是前荆州刺史裴潜的从事,荆州被孙吴拿下后,入朝为官,一直不得志,常年在三百石附近徘徊。

  在司马懿进驻襄阳,成为方面大将后,不断成为曹丕派去慰问司马懿的使者,因此被司马懿所知。

  后来在司马懿征讨孟达时,州泰担任先锋,屡屡建功,因此被司马懿征辟,成为骑都尉。

  因此一直将司马懿视为自己的伯乐,唯命是从。

  如今曹韩军队尽在司马懿之手,司马懿就要开始行动了。

  首先,放出投降的消息,看朝臣们的接受度。

  九月十八日

  司马昭在一次朝会上,第一个提出投降意见:

  “今赵汉势大,又连连攻陷我方城池,实在是不能敌啊,就算是能够抵御住。

  可赵汉国土广袤、百姓千万,今日赵军十万,来年就会有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到那个时候试问我们还能够抵御住吗?

  既然早晚都抵御不住,那为何不早降。

  降得晚了,赵汉认为我们是卑躬屈膝之辈,大军又损失殆尽,没有利用价值、可以威胁他们的力量,不一定会留我们的性命;

  可如果降得早,赵汉顾忌我军的军力,又可以免去数万将士的伤亡,于功于利,大都会保留我们的原职,最多不过降职、免职,至少性命无忧。

  而陛下也可以保住性命,以承续曹韩的正朔,保持曹氏的香火。”

  司马昭一番《投降论》果然引发了很多早就有这方面想法大臣的支持,纷纷出言阐述投降的好处。

  曹叡虽然脸色难看,但是如今兵权都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又不敢发作,只好连忙退朝,下次再议。

  司马昭也看到了朝中的意见,以赞成为主,便将此事汇报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得到书信后,连夜带着亲军回到了洛阳,求见曹叡。

  “陛下,臣身为韩臣,照理不应该说此言论,但是先帝将陛下交到了臣的手中,臣势必要保护好您的性命。

  陛下也知道臣略通军事,说实话,我军与赵军相比,实在是过于羸弱,不管是从国力还是从兵力人数上来说,都没有可一战的力量。

  之所以赵军没有立即来攻,是想要我们主动投降,降低损失。

  因此每日来臣营寨中劝降的使者多不胜数,甚至还有赵汉的重臣陈群,亲自来营,阐明利弊,劝臣就此背弃对陛下的忠诚,率军投降。

  臣被其打动了,按理说应该就此反叛,但是顾及到陛下,以及先帝之托,因此没有立刻答应,便回京想询问您的意见。

  若您说不投,臣哪怕是身死,抵抗到最后一刻,臣也不会投,若是您说以祖宗祭祀为主,投了,臣二话不说,立即放下兵器,保陛下一命。

  还望陛下告知臣您的心意。”

  曹叡看着跪伏在地上的司马懿,心中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感觉,口口声声说为自己好,所行之事,都是逆贼之举。

  可是如今他掌握着所有兵权,哪怕是这皇宫的卫士,也由其子司马师所掌握。

  前些日子,司马师以谷城兵力不足为由,将洛阳所有兵力,都抽调到谷城,另派一队人马防备。

  因此自己的性命,都在司马懿之手,有自己说话的份吗?

  而且朝中九成的官员都赞同投降,又多是司马懿的部下旧吏,若自己有一个不字,羞愧自尽,应该就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并且这也并不影响司马氏举国投降,反倒是让其身价更高。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