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八章 怀疑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的核心数据库,也不愿贸然尝试渗透联邦安全局的内部网络,在设置查询关键字时,绞尽脑汁避开那些最管用、却也最敏感的词汇。

  仿佛在雷场中寻找特殊的那一个地雷,如此束手束脚,调查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

  那么是准备用AI,掩藏自己的调查风格、降低风险吗,或许是,但以自己的网络技术,方然尚有信心自保,这并非启用AI的最主要原因。

  他的真正意图,是想另辟蹊径。

  自从发现“匿名者”的留言,长期的调查过程中,越是深入,方然就越感疑惑。

  匿名者此人,且不论他到处留言的动机、也不考虑他现在的情形,但,即便此人心细如发、隐姓埋名,甚或早就被干掉,如此长时间的秘密调查,始终没有发现关于“匿名者”的一点蛛丝马迹,这本身就很不寻常。

  互联网,笼罩盖亚的庞大虚拟世界,要完全抹除一个用户的痕迹,并非易事。

  虽然并非不可能,倘若以国家意志、调动庞大资源去做,当然不成问题,但方然思来想去,并不认为“匿名者”的背后会有政府机构之类靠山,毕竟追寻永生这种事,完全排他,一个人悄悄谋划才有成功的可能,但倘若只以一人之力,要想完全彻底的清除活动痕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期初疑窦丛生,渐渐地,方然才洞悉了其中的关键。

  “匿名者”的活动痕迹,或许,并非一个人就能干掉利索的完全清除掉,但现在,自己长时间的调查没有任何收获,也并不奇怪。

  因为在网络上,调查匿名者讯息的家伙,远不止自己一个;

  而且,从起码的概率上讲,自己更加不可能是最先发现有用讯息的那一个。

  追寻永生,以无限长的生命为终极目标,以当今世界的七十多亿人口为基数,持有这执念的人,并不会少。

  把想法转变为行动,也有能力行动的,也不会少到寥寥几个的程度。

  这些同类里,必然会有比自己更早觉醒、更早一步踏上追寻永生之路的人,那么,会出现比自己更早发现“匿名者”的留言,更早展开调查,更早发现匿名者行踪讯息的同类,也是很自然的事。

  不同于“匿名者”到处留存的讯息,他的踪迹,可不会被广泛备份;

  一旦被调查者发现,可想而知,调查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发现的讯息完全抹除,避免其他同类发现、利用这些讯息,进而威胁到身为调查者的自身安全。

  正如同调查同一桩案子的侦探,不论是出于竞争、还是自保的考虑,都会在发现线索后将其记录、然后抹除掉。

  这样的做法,以寻常人的思维考量,未免太草木皆兵。

  但身为其中之一,方然很清楚,执念于永生的人会谨慎到什么程度:

  假使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事关“匿名者”踪迹的线索,他自己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抱着同样的动机,采取近似的技术手段去调查,就意味着自己很可能始终慢别人一步,这才是自己始终毫无所获的根本原因。

  既然如此,要想取得些进展,就要穷则思变。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