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五章 一边倒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在乎现在杀死的都是自己的同类,每一刻都有人死去。

  他连续劝了两次,不仅没有让太孙宣布停止炮击,反而让他的脸色越发冷峻了起来。

  “郑总兵,我始终记得一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如果今天的倭寇活下来,他们杀死大明的哪怕一个人,都是你的罪过!”

  郑和不敢再劝,只能任由这些倭寇在死亡线上挣扎。

  朱瞻基其实对郑和并没有恼怒,对于一个没有民族之别的历史英雄人物,他的宽容更大。

  虽然接触到了这些历史人物,接触到了他们活生生的人。他也知道,他们其实也就是个人,而不是神。

  像郑和,他就是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又比其他人稍微出色一点的人。

  所以他做的事,却能影响了历史。

  在四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他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从一个拼命的大将,变成了一个具有政治目的的元帅级别的人物。

  或者说,他现在更像一个外交官,而不是原本的太监,将军。

  因为对他的定位不同,朱瞻基也想发挥他的外交作用,所以他不会责怪郑和的仁慈之心。

  但是同样,他也不会因为他就改变自己的初衷。

  必须要把这些倭寇的胆子打破,让他们再也不敢有反抗之心。然后把这些幸存者送到草原上去修路,那里才会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杨章德和韩成他们四人共同努力,用绞索放下了那面巨型的红色旗帜。

  随着旗帜的缓缓降下,四周的炮火声终于平息了下来。四周弥漫着的白色烟雾,这才随着海风的吹拂,慢慢散去。

  被包围在长度不到五里,宽度只有五百米的海域里的残余倭寇们,这才欣喜地跪拜在了甲板上,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不理解大明的舰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也不明白为什么挂了白旗也不能让大明的军队停手。

  但是他们现在知道,他们暂时不用死了。

  包围圈里的烟雾散去,战场在明亮的阳光下面展现出了一种残破的凄美。

  除了伤员的惨嚎,海浪拍打船只和海岸的声音,战场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朱瞻基这才又跟郑和说道:“郑总兵,传令清理战场,将所有倭寇船只驱赶到岸边,如遇抵抗,格杀勿论。”

  事实上,这句话是白说了。

  东瀛这个民族有着一种极其矛盾的性格特征。

  他们四面环海,可耕地少,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自然环境促使东瀛一直有一种比其他民族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由此产生了朴素的同舟共济观念。

  这种国民性培养造就了日本民众惟命是从的性格。

  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力量弱小且小心翼翼行事,一旦形成集团便力量强大甚至胆大妄为。在国内生活中彬彬有礼,在对外侵略战争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