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内的结果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需要出县,不需要出州,只要你能纺出布来,只要你能做出丝绸,只要你能打造铁器,所有的东西拿到內监的网点,就能换成银元。

  经过一个月的发酵与宣传,哪怕是偏远州府的乡民,也知道海外有数不清的金山银山,知道只要闲暇时候纺布,就能跟內监换取银子。

  当然,这种宣传也遭到了无数商家的抵制和文官们的反对,因为內监现在等于是抢了无数商家的饭碗,而文臣们反对,主要是怕趋利思想毁了稳定的社会风气。

  不过在几百万两现银面前,武将,勋贵,包括本就与內监有着稳定业务的商家们,也极力宣扬对外贸易的好处。

  这些银子,劫掠来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通过贸易,让倭人主动将埋在地里的金银拿出来。

  这种争论永远不可能消失,无非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支持者和赞成者的立场会一直变化。

  但是有一点几乎没有人再反对了,那就是对外征略。

  只是对东瀛的战争,短短时间就获利几百万两,哪怕是最有操守的文臣,这个时候也看到了战争的红利是多么惊人。

  除了少数的清流认为这样对外征战会有损天朝上国的国体,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战争的支持者。

  还有一部分利益既得者也在呼吁开放海禁,对外贸易不能全部由內监控制。

  但是这样的反对是跟朱棣争利,他斥责了一批人,打压了一批人,这股声浪自然就没有了。

  现在文官与商人的联络还不是太深,而武将与勋贵紧随皇家的脚步,皇家赚大头,他们赚小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在短时间之内,所有人的胃口都已经满足了。

  所以那些呼吁开放海禁的力量非常小,并没有成气候。

  这些金银被展示了一周,然后与那些金属一起,全部运到了夹江工业区,将会在这里被铸成金银铜币。

  而那些钢铁,也成为了原材料,打造各种工业产品。

  一封给太孙封赏的圣旨也随着第二批的辅助舰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东瀛。

  对朱瞻基来说,任何封赏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他本身就是太孙,地位仅在两人之下,再多的金钱,再多的护卫,在他本身就已经拥有无上权力的时候,无非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例如他的护卫有被增加了两卫,达到了一万两千人,允许他的仪仗可以增加两匹马,多了几个农庄,严格说起来,毫无意义。

  随着朱棣的嘉奖圣旨到来的还有一叠私信,这里面有朱棣的,有朱高炽的,有太子妃的,也有他那些嫔妃的。

  相比公事公办的圣旨,朱瞻基更在乎这些私信,也更愿意私下跟朱棣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朱棣同意了暂时不动用这些金银,等他回去了以后组建大明银行,这些金银作为预备金的消息,就让他开心无比。

  胡良娣已经怀孕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