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达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风暴吹到了南非。

  耗费了八十年的时间,才摸到了东非,最后在索马里一带遇到了阿拉伯人,抵达了印度。

  而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他抵达的美洲大陆是东方,只是还没有找到那个盛产丝绸,瓷器,茶叶的国家。

  这已经是这个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他们之所以显得如此愚笨,不是智商低下,只是因为所了解的世界有局限性。

  大明虽然早就有了地球仪,但是为什么一直控制着不宣传,官职小一点,根本就没有资格看,主要原因就是对百姓的控制。

  舰队航行,除了那些精通观测天象,使用六分仪的观测人员,大部分士兵只知道跟着舰队走,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就像一个深山里面,或者沙漠里面迷路的普通人,在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的时候。或者能通过太阳星星知道方向,却不能对自己的位置地点有清晰的认识。

  朱瞻基之所以在忽鲁谟斯的时候,让过你的大食人回去,又重新招聘会欧洲语言的商人当通事,关键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泄露航线。

  这些新的通事被局限在一艘船上,能够接触的人有限,泄密的几率就比较小。

  但是他们以前都是通过陆路前往欧洲,或者是先走陆路,又从亚历山大坐船前往威尼斯。这一次跟随大明舰队绕过了非洲,其实就已经泄露了这一条航线。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一条能够绕过拜占庭帝国,绕过马穆鲁克王朝,绕过奥斯曼帝国的新航线,就意味着巨额的财富。

  要不是实在没有翻译,朱瞻基都想在欧洲交易之后,将他们这些人全部处死。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可能现在就已经泄密了,所以等交易之后处死他们也不一定有效果。

  那么,就只能换一种方式,控制航线,打压他们的航海力量。

  经过一番自我审查之后,这些大食通事可以交际的人员依旧只有舰队里鸿胪寺和通政司的通事官员,没有一个民间商人。

  他们在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明的通事虽然大多会大食语言,但是让他们学新的语言,效果依旧很慢。

  这也看是他们防着一手,但是没有关系,等到了威尼斯,大明官员会直接跟西方人进行语言学习。

  在这边半年的时间,基础的对话应该没有问题,等下一次大明舰队再过来,就不需要再找那些大食商人当通事了。

  內监将马林国的交易对象,根据距离海边的远近,划分了几个不同的级别。住的距离海边越近,可以赊欠的物资也就越多。

  大明不怕他们欠债不还,要是不还,大明舰队会让他们知道后果绝对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朱瞻基这一段时间很是优游自若,每天带着自己的兄弟和嫔妃,到附近景致出众的地方游玩。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