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十七章 端州敌袭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刻更是一片惨白,双目紧闭,不知是死是活。

  “就他一人跑了过来?”刘隐惊道。

  “是的!而且,他不是自己跑到大营的!”

  “他被斥候发现时,离这里还有七八里。”

  “那是便已经气息不长。跟斥候只说了一句,怀中有密信,便昏倒了……”

  李顺忠说完后,又叹了一声说道,“从带到军中到现在,他还没有醒来过!”

  但是看看他身上的那残破的,便可想象,他一路过来的不易。

  不过,刘隐此刻却顾不得去想刘大壮的事了,他急忙地问道:“那牛鼻镇和青岐镇可有消息传来?”

  听言,李顺忠轻轻地摇了摇头。

  刘隐所说的这牛鼻镇和青岐镇是从端州到广州之间两处大镇。李知柔在这两处设了营垒,也是广州这边大营的粮仓之所。

  这两处选址,是有讲究的。

  从端州沿着郁江东进,一路都是水面宽阔的大江面,这段水面,随时可能被扬波军的水师控制,所以,大营若是完全依靠端州直接送过来的粮草,是不保险的。

  不过,从端州出发,沿着郁江,走大概八十里水路,便可到达青岐镇。在这里,有一条小一些的水道,可以通向广州。

  这条水道有一二十丈宽,也能走大船,但是,却没有挪腾的空间。

  如果扬波军的水师胆敢进来,那只需将备好的几十艘火船往两头堵上,再一起一起往里面烧,不愁烧不死他们。

  当然,这种好事,想想就行,扬波军应该不会这般蠢。

  所以,李知柔才听从了刘隐的建议,本在这里布下了一支大军,借助青岐镇原有的山墙、寨落,构筑了防御体系,作为防备扬波军抄后路的应对之策。

  刘隐这般建言,自然是有道理的。

  按照刘隐对火器的使用经验,他不难得出一个推断:那就是火器强于防守,而弱于进攻。

  所以,即便扬波军人人都是精兵,能以一敌五,可若是自己借助工事,再充分应用好火器。完全可以将这个优势大大地抵消。

  再者,在这里布置上一支重兵,同样可以起到扼住郁江水面的作用,让扬波军不能大摇大摆地出入郁江。

  同时,也在这里,建立了粮仓,储备了一大批粮草,是端州军粮过来的转运仓库。

  从端州过来的运粮队伍,会优先将此地的粮仓储满,然后在送往第二个储粮点,也就是牛鼻镇。

  牛鼻镇的位置,则在青岐镇和广州大营的中间,距离两地,都只有四十里上下,都是可以一日内就赶到距离。

  在这里,原本也是安排了一支大军。

  只是,在明面上,牛鼻镇的这两支大军,都是作为攻击广州的后备队而安排的。

  但是,事实上,这支部队,都是为了防范青岐镇遭到扬波军突袭时的援兵。

  只可惜的是,此前气疯了的刘隐,将这两支部队中的大部,都调到了广州城下。

  现在,在牛鼻镇,只剩下了三千人。

  而青岐镇,也只有五千人马。

  这点兵马自然无法抵挡扬波军的全力攻击,但是,在发现扬波军的踪迹后,示警,并固守待援还做不到吗?

  所以,刘隐这才着急地问,这两地,是不是有消息。

  李顺忠摇头的意思,显然是并未接到这两处的报警信息的意思。

  “那粮船是否按时到达?”刘隐又追问道。

  “未见异常!”李顺忠继续答道。

  从青岐镇到牛鼻镇,是大船队运粮,每五日一送;而从牛鼻镇到广州大营,则是每三日一送。

  也就是说,这声未见异常,并不代表没有问题,而有可能,问题已出,只是,因为这个周期较长的原因,大营暂时还不知道!

  见刘隐脸色一黯,李顺忠连忙说道:“大王已经派快马人去往牛鼻镇查看,想来,不用太久,便会有回复!”

  听到这答复,刘隐脸上的神色,更加着急了,这会有什么回复?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