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四章 谈论边防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收拾一个草原上的部落还要休养生息十年才有实力。

  “不错,鞑子桀骜不驯,崇拜强者,难以收伏。唯有在他们擅长的骑兵上击败他们,他们才可能真正的臣服。不然即使一时取胜,一二时年后,必然卷土从来。”李彦道:“历年朝廷支付给九边各镇的军饷就不下两百万!一旦要与鞑子正是开展,所需战马、器械,征召民夫和骡马等等就至少需要五百万银子!”

  何况漠北风云变换,自汉以来匈奴到三国魏晋时期的鲜卑﹑突厥,隋唐的契丹等部落相继而兴,乃至后面的蒙古到如今的鞑靼这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难。中原王朝消灭一个就又兴起一个,李彦可不想消灭了鞑子,又引来一个更为凶恶的敌人。如何完全控制漠北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是漠北大多沙漠贫瘠之地居多,出兵靡耗军饷,且劳民伤财,最后死了的是大明的子民,得到的确是一片荒地!

  一个武将能看到这一点,易天觉得有些意外。大明的武将大多是世袭的,很少具有这样有远方的战略战术;而有指挥大权的文官们又经常是看了几本兵书,还有监军太监从中作梗,大战最后结果是一塌糊涂。

  “十年后,我军如何与鞑子一战?”

  李彦说道:“现在鞑子也是不复当年之勇了,下官曾与其对阵,深知其性。其往来抄掠边关,轻举妄动,号令不明,遇敌易退,下官与之战,多有缴获。如果朝廷能训练出一只精骑兵,当可深入大漠,荡平诸部!”骑兵的确是大明的软肋,当年土木堡一战大明京营精锐尽丧!也先率领瓦剌入居庸关、宣府、顺义、顺天,游骑至京师城下。诸将却不敢出战,只有于谦和石亨率所部八千千人擐甲直驰,冲击瓦剌军,痛击瓦剌后,瓦剌军退。也先见攻不下京师,又要挟英宗皇帝索贿不成,所以最后答应和谈。

  “那应当如何训练一只骑兵呢?”易天继续追问。

  “要训练出一只精悍骑兵,不外乎两点:战马和勇士。”李彦说道,“汉唐之强盛,主要是因为我汉人自己产马,而两宋之积弱,多半在于没有好的战马。我大明如今占据陕西和陇右,这些都是盛产良马之地;立国之初太祖立下养马法,于民间养马;那秦晋之地的良马不必塞外的鞑子的马差!”

  易天接着说:“大明朝廷承平日久,祖先的良法多已经败坏。就九边卫所之军来说,人数虽多,堪战者少。嘉靖元年以来,有几次整顿边军,情况才好一点。但是没有多少效果,仍然坚持依城固守的策略,缺少野战杀敌的血性!朝中阁臣畏敌,大臣畏敌,边将畏敌,士卒畏敌,百姓亦畏敌。平日游手好闲,只要无事便是好;遇敌来犯,束手无策;待敌退去,又如全然无事一样,得过且过。!”

  “其实,下官想问大人了解这么多,有用么?”

  易天用手搭在城墙上的垛子上,笑道:“你的想法,本官回京会如实启奏。”易天道:“你也知道,京师一役后,本官荣宠正盛,一路升官直接成了锦衣卫指挥使,而你李总兵连年边关力战守城,不说功劳就是苦劳也应该升任了,这宣大的总督空着好久了,你就无意吗?官大一级压死人,你若做了宣大总督,那么九边的情况会好许多,那鞑子也不会乘虚而入有机会流窜偷袭京师两次不是?”

  李彦也不顾场面,也放肆的笑起来。和易天说话总觉得和自家营房里的兄弟说话一样直白,没有一点藏私的,聊得很投机。

  “大人真是爽快之人,有大人这句话,下官就再多啰嗦几句!”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