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二章 增设师范科 医科 六部变成十部_穿越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麦、玉米、土豆各设一司,这些司皆当有能人专营研究如何提高这些粮食产量,朝廷定期拨款,若有成就,则额外增发赏银与升赏官爵,并迅速推广!”

  朱由校继续在农业上做了安排。

  虽然他不指望这个时代有人像袁老那样可以使水稻大幅度增产,但他还是希望通过自己这个皇帝的重视,实现大明的粮食亩产上一个台阶。

  毕竟农业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农业生产力不进步,其他科技树点了也是白点,何况,大明也不能只用对外借粮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这种方式只能紧急时候用一下,根本上还是得在生产技术上有所提升才行。

  “社学还得扩建,另外,为使社学有足够多的塾师,下诏天下,在进士科外,增设师范科!

  并在两京一十三省建师范学堂,各府县学增师范生若干;

  各省提学官举行院试之后,当举行师范试,以取为师范生,取中者享受同廪生资格;

  师范生在社学教授三年后可直接获得乡试资格,凡中乡试之师范生可入京师师范学堂,也可参加各省师范学堂录取之试,各师范学堂之录取考试当在乡试发榜之后,师范学堂之学员,皆赐同举人出身,毕业后皆可参加会试,或直接到吏部申请授教职,或可参加师范科会试,参加师范科考试且被录取者赐予同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授官。”

  “除此之外,当增设学部,管天下治学之事!

  学部内设各省治学司,并设学部参赞,为正四品,由各省提学使兼任,故而各省提学使需向学部汇报治学之事,除各省治学司外,学部当设师范司与进士司,专司师范科与进士考试之事。”

  虽然三千万元银币的赔款还不能让朱由校直接搞全民教育,但以后多养几个师范生还是够的。

  要想普及教育,首先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要先有足够多的师范教育,所以,朱由校决定先增设一个师范科。

  “还得增建官办医馆,现在大明最缺的不是银子,而是人,尤其是足够多的汉人,不然何以实边,何以在将来开疆辟土后又不让这些疆域丢失?

  而要增加人口,首先就是要减少死亡率,让疾病和瘟疫都能得到控制,而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大夫!

  下诏增设医科与医部,同师范科一样,各学校设医生,建医科学堂,毕业者皆称医士,可直接授医官,或可直接参加会试殿试,被录取之医士可充任医部官员。”

  朱由校还决定趁此机会砸钱提高大明的医疗水平,毕竟很多时候,瘟疫也会导致一个国家出现危机的。

  他记得历史上,崇祯时期北方地区的鼠疫泛滥也给大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现在他不得不提前有所准备,先培养出更多的医务人员来,以备将来应对突发疫情用。

  何况,天花大流行的时代也已经快来了。

  如此一来,大明的六部就变成了十部。

  朝廷的官衙无疑再一次增多。

  大政府的趋势越来越难以避免。

  以往由地方士绅承担的一些公共事业开始由官府接替。

  而朱由校并不反感这种趋势,因为他不得不承认,以往地方让士绅承担更多职能时,并没有让整个国家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而逐渐走向衰亡。

  所以,朱由校觉得还不如像现在这样,让朝廷官府多管点事,多花点钱。

  朱由校现在就把从倭国得来的这笔赔款花在了这些民生、教育与医疗方面,而没像地方士绅那样把钱都存起来。

  毕竟他是皇帝,与士绅们不同,士绅可以不顾朱家王朝的死活,他这个朱家皇帝得顾朱家王朝的死活,得让帝国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

  朱由校相信这笔赔款砸下去,大明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将大跨步飞跃,就像历史上的列强从清王朝手里得了许多赔款后都在国力上得到了极大提升。

  除了这笔赔款,如何管理殖民地,也是朱由校现在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