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二章 拜祭_北上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车,拉着祖孙三人,行走在芳草萋萋的小道上。车前是侍卫开道,分列两侧,这片竹林的内内外外早就排查了几百遍了。

  拒绝了礼部大张旗鼓的操办,拒绝了各种繁文缛节,侯玄演选择带着三叔和儿子前来拜祭亡父。

  “六年之前一场大雨,把这里淹成了水泽,恰逢鞑子兵来到江南烧杀淫掠,你祖父带着乡亲誓死抵抗...那一天的风,可比今天大多了。”

  小东西眨着眼,估计是没有听懂,侯岐曾将他抱在怀里笑道:“陛下,跟个孩子说这些,他哪能听得懂啊。”

  侯玄演稍微有些生气,皱眉道:“三叔,不是说了,这么叫显得生分,教我文渊就行。”

  “那怎么行,现在陛下贵为皇帝,岂能没有尊卑。”

  侯玄演深感无奈,毕竟这个时代皇权比天还大,要想改变这些人的观念,比登天还难。

  在坟茔前,是侯峒曾生前旧部,和一起抗清的亲友的铜像。这些人表情刻画的十分到位,远远看上去就有一股坚贞不屈的英勇之气。

  偌大一个嘉定城,活了不到两千人,侯玄演每次看到这些铜人,心中都深深地痛心。

  自古为祸之烈,唯有满清鞑虏,祸害中原几百年,砸断了华夏多少脊梁。几百年的积贫积弱,让一个本来傲立世间的千年帝国,沦为人人欺辱的东亚病夫,甚至遗毒百年未肃清,直到他那个年代,还是有无数的慕洋犬,天天的哗众取宠丢人现眼。

  侯峒曾的庙前,写着华烈帝之墓,简简单单的没有什么开山劈石的陵寝,只有一行小诗映证了他一生的功绩:

  长江水流响潺潺,当日血战嘉定前。

  城头抛却汉儿骨,胡风南渡山海关。

  烈皇乘云驾升仙,空留长子镇河山。

  黄暤高举六融日,茫茫四海已归安。

  作为追封的皇帝,这样的陵寝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侯玄演花了无数的钱,也不想在这种事上花费冤枉钱。

  要知道一个皇帝的陵寝,往往需要几十万人,辛辛苦苦忙个几年,还不一定能修好。满清鞑子几个皇帝的墓,都掏空了国库,比军费什么的可多太多了。而且几乎都是刚登基掌权,就忙着修坟,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雷劈了。

  当然最后他们的坟,都便宜了孙殿英...被炸开之后挫骨扬灰,搬空了陪葬的珍宝,也算是这个军阀头子,干了几件好事。

  侯玄演已经想好了,等自己百年之后,也在这竹林辟一处墓地,和家人团聚就好。

  不远处是黄淳耀兄弟的葬身之地,留下一间英王庙,门口石碑上写着一首诗:

  百战孤城破,刀头半屈身;二公扶正气,一死作完人。

  练水忠魂壮,兴朝祀典新;尚留余恨在,误国是庸臣。

  夕阳西下,祖孙三人收拾简单的杯碗,就像是普通家族前来祭奠长辈一般,慢慢走出了竹林。

  侯玄演叹了口气,说道:“满清南下,恍然似梦,不想已经过去两年了,现在想来还跟昨儿一样。”

  侯岐曾大有同感,兄长教导自己的读书,也像是昨天的事,不知不觉已经老泪纵横。

  在他怀里的太子,还不懂事,看到老人流泪,竟也知道伸手擦拭。胖乎乎的小手打在老人脸上,不可谓不疼,但是侯岐曾却喜笑颜开,红肿的双眼和氤氲的眼眶,伴随着开怀的笑脸,喜道:“俊儿如此聪颖,必定是个能成事的,守住咱们侯家的基业。”

  “呵呵...”侯玄演无限怅然,悠声道:“匆匆百年人去楼散,儿孙自有儿孙福,就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了,只愿他守住这大好河山,别丢了千年的脊梁,幸甚至哉!”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