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战争如何结束,这决不是一句空话。

  夏博海当然知道,战争是不可能无限的继续下去,虽然华东政府在战场上取得了无比辉煌的胜利,但软肋也是相当的明显,就是华东政府的财政、人力物力确实是不可能支持战争长时间进行下去的。

  目前华东政府的资金并不缺,而且在取得了台湾海峡之战胜利后,筹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还可以继续在美国、德国的市场上发行债。但华东政府的人力物力,却差不多己经到了极限。

  在开战之前,华东政府占领的领土并不大,只有山东全省,部份河南省,少量的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左右,但除了山东省之外,其他地区均未得到充份开发,对战争的支援有限,因此能够支持这场战争进行的,实际只有山东一省,也可以说除去军事实力之外,华东政府是参战各方中综合实力最弱的一个,是以一省之力对抗英法日俄荷五国。

  在人力方面,华东政府免强还可以做到自足,但所需要的战争物资,大部都要从外部引进,当然主要还是在中国的范围引入。于华东政府对战争的准备十分充份,而且在中国有良好的口碑与极高的声望,并建立了多道稳固的供应渠道,因此在战争之初,物资供应还十分极时,物资也很丰富。

  不过战争对物资的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在普茨茅斯谈判之前,华东政府的物资消耗速度己经超过了物货贮备的曾涨。而普茨茅斯谈判破裂之后,英法两国参战,不仅仅是在军事行动上,在经济上也同样对华东政府进行打压,并且还联合清廷,限制对华东政府物资输入。

  英法两国都在中国经营了数十年,对中国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而清廷毕竟还是目前中国的合法政府,尽管这时己衰败之极,但250余年的余威也不容忽视,因此向华东政府供应物资的商人,有一部份是迫于英法两国、清廷的双重压力,停止或减少了对华东政府的物资供应;还有一部份商人则是由于英法两国参战,不看好华东政府,于是纷纷和华东政府进行切割,不仅中断的与华东政府之间的商业来往,更有甚者收了华东政府的订金,却扣住货物不发;只有少部份人坚持和华东政府保持商贸来往,而英法两国又采用抬价、抢购等方式,加大了华东政府的物资输入的难度和成本。

  结果华东政府的物资输入顿时呈断崖式下降,在最低的时候,不足正常情况下的3成,好在是华东政府之前还有大量的积累,而且这时日俄两国均己元气大伤,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因此物资也小了一些,而华东政府又抓住时机,连续打出了收复沈阳,攻克满洲里,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