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结构上是釆用尖头圆尾的造型。这些构结设计都和这个时代的军舰有十分明显的差别,这个时代的军舰的舰首一般是垂直型或内斜钻浪型,而舰体截面要么是“U”型,或是内倾型,而平面布置则是两头尖的纺锤形设计。

  不过这些设计都能从海外华人的军舰找到影子,这也说明海外华人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海外华人一惯的舰型设计风格。

  但让海因里希亲王不理解的是,在舰首的水线以下部份,有一个向前突出的半球状结构,有些像军舰的撞角,但如果是撞角,则应是尖头形状而不应是半球状,而且撞角的长度应该是突出于舰首,这样才能撞击敌舰,但这艘军舰是釆用的大斜角飞剪形舰首,因此尽管水线下的结构向前突出,但也并没有突过舰首,那么就当然不会是撞角。

  其实穿越者设计的军舰舰体,是经过旧时空里的流体动力学理论以及实践证明最优化的舰体外型,大斜角飞剪形舰首,“V”型外飘结构舰体,都可以增加舰体的稳定性和适航性,及抗风暴能力;而尖头圆尾的平面造型则是更有利于在高速航行时减少水流阻力,

  而舰首水线下的突出的半球状结构叫做球鼻艏或球型艏,主要功能是使船体与球鼻分别形成的波浪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而相互抵消,并且改善舰首部线型,水线部分船体曲度缓和,减少涡流阻力、提高航速。根据旧时空的经验,采用球鼻艏的舰船可以降低10-15%左右的海水阻力。正是因为釆用了这么多降阻、増速、增稳的设计,穿越者才敢将航定为25-26节。而且根据电脑的模拟计算,理论最大航速可以达到节。

  舰载武器的布置到是中规中据,六座双联装155毫米口径主炮分别置于舰首舰尾,呈两前一后的倒“品”字型布置,不过后一座主炮的位置要高于前两座主炮,因此后主炮的炮管在前两座主炮的上方,可以节省甲板空间。这种火炮的布置方式在旧时空里被称为背负式结构,也是重舰巨炮时代,最成熟的火炮布置方式。而8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副炮、12座双联装50毫米口径机关炮则分别均布置于两侧甲板上。

  海因里希亲王见了,也不禁称赞海外华人的构思巧妙,德国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设计沿舰体中轴线布置3座双联装火炮,但由于甲板的空间有限,结果舰首舰尾的主炮都是40径倍距,而中间的两门主炮只能用35径倍距,尽管硬塞下了6门主炮,但却不能采用统一的射击参数,反到要安装两套观瞄设备,因此徳国在后来建造的战列舰都改成了只在舰首舰尾各装2门主炮,但如果在勃兰登堡级战列舰釆用背负式结构,就可以完美的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