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区(四)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压价,以此来挤垮招商局,不过李鸿章釆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确保招商局的稳定收入,还得到兴建码头货栈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运的货品还免征厘金,结果旗昌公司反而由于长期的运费过低而破产,被迫将轮船公司出售给招商局,于是就在1877年,招商局以现银222万两收购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资产。3月1日,旗昌产业换旗过户,转归招商局所有,计有海轮7艘、江轮9艘及各种趸船、驳船,从此招商局所拥有的船队规模也一举超过了太古、怡和这两家公司,更是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之先河。”

  “而太古、怡和也只能被迫和招商局妥协,分别在1877年、1883年、1889年三次签订齐价合同,在中国的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并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的分配方案,而且招商局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此以后,中国的航运业就甴这三家瓜分。虽然在旧时空里,学术界有一度认为齐价合同的签订,表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从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看,在清廷的主权都不能完全独立的情况下,想要把太古、怡和彻底挤出中国市场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妥协也是再所难免的,而且招商局毕意是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保护了中国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讲,还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不过虽然招商局在制度上有不少的创新,但毕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近代企业,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招商局的受任者是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但重大的决策权实际都掌握在由清廷委任的官董,也就是盛宣怀的手中,清廷实际仍然控制着招商局的大权,而且做为股份制公司最大的标志,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一直到1909年才成立。盛宣怀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又是办理洋务出身,也在招商局有股份,但归根到底还是企业的官方代理人,这就注定了盛宣怀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建立起近代的企业经营制度,而是借经营企业増加自己的政绩,最终走上仕途,现在盛宣怀就有卫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的官衔和专折奏事权,在旧时空里盛宣怀最终当上清廷的邮传部尚书。而且清廷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因此外资的轮船公司在1900年以后,又逐渐的重新占据了主导中国航运地位。而我们的加入,或许会是损害招商局的利益,但对整个中国的航运业来说,却是有益的。”

  “但在目前来说,轮船招商局仍然是洋务运动中最赚钱的企业,也是盛宣怀的最大资本,因此他是肯定不希望我们插足航运业的,而在这一点上,盛宣怀和太古、怡和两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