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只能先在青岛建立一座钢铁厂,解决有无问题,同时也是进行技术积累。等到华东政府对济南、莱芜、淄博地区形成有效控制,胶济铁路也建成通车之后,再考虑在这一地区选址再建一座更大规模的钢铁厂,这到也并不能算是重复投资,毕竟华东政府要发展,要建立工业体系,只建一座钢铁厂是远远不够的。

  青岛钢铁厂的1号高炉和1号、2号平炉在10余天前就己建好,并且开始启动进行第1次炼铁,当然这次炼铁还是属于试车运行性质,因此投料只有正常用量的50%。而就在二天前,德国工程师齐格尓确定,在今天上午可以出炉铁水,并启动两座平炉进行试炼。

  虽然只是试车运行,但毕竟是华东政府首次正式出铁,也意味着钢铁厂可以正式投产,其像征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华东政府也决定举行一个盛大的庆贺仪式,主要的领导人均要出席,而正好詹天佑也在这个时候访问青岛,于是也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詹天佑当然不懂冶铁炼钢技术,但他也知道钢铁技术和铁路一样,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钢铁技术和铁路还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建造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因此是钢铁技术的进步决定了铁路技术的发展,而铁路建好以后,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成本,反过来又促进了钢铁的发展。

  尽管詹天佑在中国修建了几条铁路,但使用的轨道都是从外国购买,只有在汉阳铁厂建成投产以后,中国才能生产少量的钢轨。虽然詹天佑只管使用钢轨,而不用管钢轨从那里来的,但从心里来说,还是希望自己修建的铁路尽可能俯使用国产钢轨。

  早上,詹天佑在杨育新的陪同下,来到青岛钢铁厂的1号高炉前。高炉炼铁的设备当然并不是只有一座高炉,而是一整套系统设备,包括有高炉,热风炉、粉煤仓、喷吹站、配料间、上料传送车或上料传送皮带、轨道、铁水罐车或是铁水槽等等,这还不算配套炼钢的生产车间或是铸造车间,这整个一套系统的占地达千余平米。而在这一套系统设备的左边,还并排正在进行着另一套系统设备的施工建设。

  这时高耸入云的高炉顶部还在喷吐着浓厚的黑烟,而除了热风炉还在继续在向高炉内吹鼓热风之外,其他的设备均己停止了工作,在高炉前围聚着10余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其中有2、3个外国人,安全线外,己站满了钢铁厂的工人,以及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而在高炉右方约200余米的地方,己搭好了一座主席台,台前放置着数排椅子,大约有近200个座位,詹天佑和杨育新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随他们一起来的学生也来到现场,并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