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104 仍为负霜草-2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正,保正抑勒百姓。而从下往上,乡耆申于县官,县申于州,州申于转运、提点刑狱司。此外,乡有长,保有正,虽非正役,亦为国家常制。如今河南之地,虽州县官依旧,但朝廷权不下州县,州县以下,乡长、里正、耆长尽废之。以屯官、营官、护民官等兼理军政,恍若五代之时。元直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屯田之事,自然要用屯田之制。”赵行德笑道:“世易时移,岂能刻舟求剑。”

  “朝廷体制不是儿戏,”曹良史叹道,“我们不能授人以柄。”

  “维护朝廷体制?”赵行德摇了摇头,反问道,“那些弹劾攻讦赵某之人,恐怕是口是心非吧。曹兄,非是我一意孤行,只是若遂了他们的愿,则河南民心尽失,土地亦不保。河南缺人,缺粮,缺钱,现在唯有田地。坦白说吧,我要用田地拴住人心,筹足钱粮。非如此,不能将百姓牢牢抓着,若像从前那样,且不说官军如何,百姓又是一盘散沙,辽人一旦渡河南侵,驱之易如驱牛羊。不但不能恢复河北,连河南都保不住。”说完后,赵行德长长叹了口气,目光望着窗外,大雪将松树枝头沉沉压了下去。

  这些天来,他夙兴夜寐,全力以赴地筹措粮饷,料理军民事务。虽然有诸多幕僚部署分担方面,但总揽全局也将他整个人差点累趴下了。诸种事务刚刚走上正轨,东南州县又有弹章飞报,进而传出兵部尚书曹良史北上,有可能取而代之的风声。那些在朝中攻讦赵行德之人,大部分是南迁的富户士人。赵行德收复河南后,将田地贱卖给百姓,这些人手中地契、房契虽然没成为废纸,却只能换得留守司衙门的一纸欠条。原先家有良田千亩,甚至地连州县,富可敌国的大户人家自然不肯干休。这些人在朝中颇有势力,先抓住河南施政不合朝廷体制这点闹起来。另有一些士人翻出当初屠戮僧众的案子,指责赵行德草菅人命,要朝廷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而各州县士人之中,仰慕赵行德之人也为数不少,各地州县学里几乎吵成一片,闹得沸沸扬扬。陈东虽然信得过赵行德,但还是特意让曹良史到河南观察一下形势,毕竟他有夏国的身份。

  安静了许久,曹良史方才打破沉默:“赵兄,我问你一句,当初收复中原之时,你遣使来告,若钱粮不济,就要向夏国借粮。可是当真准备如此?”当时理社正与侯焕寅相持不下,曹迪又封锁了北上的道路。赵行德虽然只传来一个口信,吴子龙却不得不辞官。换上了邓素做礼部尚书,天子下诏说和,方才暂时平息了两党之争。因为此事,吴子龙却将赵行德恨上了。陈东和曹良史也对赵行德也增加了几多疑虑,担心他突然裹挟整个河南倒向夏国。

  “曹兄,”赵行德深深呼吸了一口空气,坦然道,“你我既习舟山先生之道,当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亦非一朝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而,得人心者得天下,若朝廷体恤这一方百姓,则人心稳固,曹兄自不必有此一问。若朝廷不发钱粮,坐视河南生灵涂炭,曹兄又何必多此一问?”

  曹良史面色一僵,虽然没有反驳,但眼中却浮现浓浓的疑色。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