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125 窈窕夸铅红-1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拟了几章乡约。”

  “乡约虽然粗陋,”士绅贺德秀摇头道,“但总算大家还能相安无事。”

  朝廷制定大礼法,清流俗易择法自律,对宋国人来说,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州县甚至出现了清流和俗易士绅相互驱逐,乃至引发械斗的事件。简单地说,宋国正在发生分裂,先是分为清流和俗易两大阶层,然后,在清流士绅中间,又分为陈党、吴党、陆党、赵党等诸多派别。这些派别分别控制了不少州学,也有些州学像漳州这样,没有明显的倾向,只是尽力在维持地方的秩序。

  叶世鹏拱手道:“赵大人,我等只求大人赐以笔墨,保一方桑梓平安。”

  “叶大人言重了,”赵行德看着他,点头道:“此事甚易......”

  漳州士绅面露喜色,旁边侍立的冯澯却低声道:“大人三思。”

  他向赵行德连使眼色,二人避入后堂,冯澯这才说出反对此事的原因。在大礼议中,漳州是被侯焕寅收买了的,而且过程极为无耻。漳州居然在州学公议在大礼议中支持陈东还是支持侯焕寅划算,最后因为侯焕寅给出的好处更多,直接从京东路运来两石粮食,以极低的价钱卖给漳州官库,漳州就支持侯焕寅。这件事在东南士林中传为笑谈,更在那些不关心朝中由谁来执政的小州中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诸州清流都对其颇为不齿,大人,他们不过是想借用你名声,打开局面而已。”

  “幸亏你提醒,”赵行德叹息道,“此事我再斟酌斟酌。”

  “大人明见。”冯澯垂首低声道。

  那日冯澯进谏之后,赵行德便不在军中教授君子之道,改由学官轮流主讲。众军官在略感失望之余,也松了一口气。经此一事,冯澯对赵行德的认同又多了一层。他觉得,要平息朝中的党争,唯有像赵行德这样的人物方才可以。赵行德本人不欲卷入朝中内斗,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赵行德已经广有羽翼,他若不主动介入朝政,就会被人利用,最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赵党都会因此而成为牺牲品。因此,这些天来,冯澯总是有意无意地向赵行德提醒朝中政争的利害关系。

  赵行德不再干预军中会讲之后,朝晚会讲时,结果和冯澯预料相同,军官们议论的气氛激烈了不少。在朝廷诸军之中,赵行德带过的军队以书生众多而著称。在投笔从戎之前,像冯澯这样的军官心中早有一定的见解。赵行德不主讲君子之道后,学官主讲的难度就大了很多,稍有不慎,就形成舌战的局面。不过,激烈的争论并未导致“非我同道,便是敌人”的局面,反而加深了军官们对君子之道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又渐渐形成了其他一些共识。

  军官们从君子之道中引申出的另外一些意思,如军中要使上下如臂使指,又不至于僵硬呆板,就必须确保各级的权利范围,即使上级军官也不得随意侵犯下级军官的权利,同时,军管不得随意侵犯水手的权利,但无论是军官还是军卒,一旦越过了界限,就要招致更加严厉的惩罚。这就是所谓“出礼则入刑”。因此,军官们公议加严了各种刑罚,军纪比从前更加严明。水师令行禁止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以军纪严苛的镇国军。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