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九章 画作点睛_大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却是在玄妙阁中寻找着一些关于古代绢纸的文献资料,却是让他寻找到了一份专门介绍隋唐两代绢和纸的古籍资料。

  虽然绢从晋代到唐代都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到五代南宋时期,才有较大的发展,但是没有太大的发展,并不代表这几个朝代的绢都是一模一样的。

  就如同瓷器一样,哪怕是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有着初期,中期,后期的不同。

  只是这资料是文言文,费了一些时间,陈逸将其解读了出来,并且将其上的特点,与他手上的绢本一一对照,发现这绢本只有隋唐两代的一小部分特点,而其余,却是根本不相同。

  而且这书法的形体,可以说与王羲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不过只有形体,却无神韵罢了,如果是唐代的话,那么由于时代的影响,哪怕真的是描摹王羲之的书法,再写于绢纸之上,也不会如此的相像。

  王羲之的字体是在秦汉基础上进行创造的,还带有秦汉字体的一些特点,可是到了唐代,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却是没有了这种特点,再加之唐代有着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学习书法之时,恐怕最先临摹的就是这三位大家,那么之后的字迹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这种特点。

  可是陈逸从中却没有发现,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他并不陌生,可以说各有不同,上面的三人都是唐代之人,而最后一名楷书大家便是元代的赵孟頫。

  根据这些特征,陈逸认为这一幅绢本书法的年代,应该早于隋唐两代,或许真的是唐代之前的某人,根据王羲之的真迹从而描摹下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