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九章 屯田和垂帘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卖还是不卖。

  果然,周举人用“十分公允”的价格买到了大批的田地,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的田地都是被收拢了过来,这些田地差不多都能连接成片,当然了,隔在中间的那些土地,总归是可以和颜悦色的谈下来。

  在宁师爷和侯山的运作下,郑家的八闽商行代为中转,大批的粮食、粮种和工具通过海路运送到胶州,这工程不光是把盐场贩卖私盐的银子全都丢了进去,而且还倒贴了一部分,前段时间,闯营那边借去了五万两,山东又是因为大灾民生凋敝,本地的私盐买卖收入也是剧减。

  屯田、招兵、练兵都是花销极大的事情,李孟手头真是紧张无比,已经开始动用在银库的老底子了。

  去年的大旱灾之后,许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还有很多熬过来的,却面临粮食吃完,没有任何后继的局面,眼看着就是等死的惨象了。

  一方面,闻香教,弥勒教在地方上借机拼命的鼓动,另一方面却是这三府有许多大田庄招募佃农,这件事官府也是大力的支持,常平仓的粮食早就是见底,南方的粮食大部分都是补给京师和各路剿贼的兵马,山东这边能分到极少,而且这极少的部分也都是优先于军镇和官吏系统。

  有人开大田庄招募灾民,尽管晚了些,却强过没有,同样是三月初,经过专门的人员在各地宣讲之后,大批的无地流民开始向登、莱、青三府流动,地方上的官府都是如临大敌,生怕流民聚集有人趁机作乱。

  不过这三个府县都是胶州营的兵马镇守,兵强马壮,监视的紧密,倒也不担心有人作乱。

  三月中旬的时候,算上正在赶路过来的,差不多有五万多人,大部分都已经安置进了田庄中简易搭造的窝棚之中,正在进行春耕的各项工作。这些流民眼下是纯粹的消耗粮食,不过李孟却丝毫不在意消耗,通过各种途径购买,这也就是李孟有海路这途径,要不然,还真是为难粮食的来源。

  合营这种方法则大多在兖州府一带进行,由孔府的族人豪商孔三德出面,在兖州府和东昌府购置大批的田地,招募各地的流民耕种,田地所得孔三德七成,李孟三成,但人口完全归李孟来支配。

  对于苦熬了一年的流民和饥民来说,屯田给绝望的他们活命的希望,只要是愿意到田庄耕田,那会得到糊口的口粮,会有农具和耕地的牲畜发到手中,在没有收获前,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看起来,这当真是慈善无比的举动,把什么善人、寺庙之类的都给比了下去,不过这样的“善举”却也有着残酷的条件,无耕牛者,收成抽五成,提供耕牛者,收成抽六成,剩下的那些粮食也就是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且凡是如屯田田庄种田者,都要在官府派出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