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五章 山东总兵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救不说,而且全军大溃,只身逃回京师。这兵败的责任自然要由这位倒霉的首辅大学士承担。

  崇祯皇帝对大部分的臣子从来没有什么宽容之心,首辅大学士刘宇亮当即被罢免,换为薛国观。

  监军太监高起潜原本是提督京师外部的京营兵马,在京师和杨嗣昌颇为的交好,虽然是只身逃回京师,但当时居然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卢象升身上,说是因为卢象升贪功冒进,所以才有此大败。

  兵部尚书杨嗣昌还拷问去查看尸首的士卒军校,让他们说卢象升没有死。因为如果死了,无论如何也是力战殉国,如果没死,这轻师冒进,贪功轻生的罪名帽子也能扣上了。可那些去查看尸首的士卒军校,还没有丧尽天良,纷纷坚持验看的结果,当然,这验看本身已经是可笑之极了。

  杨嗣昌和高起潜的这种混帐举动,彻底激怒了朝廷的言官御史,纷纷上奏折揭发兵部尚书杨嗣昌故意延迟军饷补给,高起潜临阵脱逃。

  高起潜已经是完全的失势,根本没有什么人愿意帮他,结果被愤怒的崇祯皇帝下狱,严加惩治。

  按说兵部尚书杨嗣昌的罪行更重,但崇祯皇帝那种无条件的信任在此时显露无疑,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居然连被申斥都没有,却让他来主持对京师和地方上各个官员在此次鞑虏入寇之中功过赏罚。

  这种自家做事自查自纠的任命,当真是荒唐莫名,不过这类的荒唐事情,崇祯皇帝做的不算少了,天下人颇有些见怪不怪的意思。

  正因为杨嗣昌主持功过赏罚,悲壮殉国的督师卢象升却仍然被扣上冒进、轻敌、贪功的罪名,但是话说回来,督师卢象升好在是已经殉国,一死了之,身后不管有什么样的事情,也不用操心了。

  可其他人却不同了,已经是有消息传出来,从蓟辽镇监军的宦官,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军队中的总兵、参将,一直到下面的府县官员,守备都司,凡是在清军行进路线上的,或者是附近地方的,都由责任和罪责。

  有边关防御不力、拥兵观望不救。城池失守、主帅和藩王亲贵被鞑虏杀死或者掳走,种种的罪名,而且这次军队溃散,重要的城池失守,一等藩王被掳走这样的大事情,凡是被牵扯到的文武官员怕是有很多人逃不脱这个死罪了。

  尽管各地的报功斩首的文书报告许多,可实际情况却是一片的灰败,处处皆是败战溃逃之事。

  但在这些败战的情况之中,却有一抹亮色,分守四府参将李孟在济南府齐河县附近与鞑虏大军激战,斩首近千。

  山东巡抚颜继祖和监军太监刘元斌调度有方,先是镇守德州的时候,因为防御得力,鞑虏大军不敢从德州入山东,只得是绕路从临清入济南,可山东兵马主力参将李孟部因京师中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