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一章 再入城 终有报应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盛和这三个字在天下间很多地方都被当成是一个人名,即便是在消息灵通的江南之地,松江府做棉布买卖的大豪商丘家,就曾经感慨道:

  “这山西的老高,每年都从我这里买这么多的布匹,怕是北五省的人都有衣服穿了。”

  这件事后来则是被传为笑谈,天下的豪富之地,山东是新兴,论起底蕴来和其余几处真是有不小的差距,江南那是世代富庶,而山西开始是依靠潞安府的丝绸,泽州的铁矿,到了中期则是盐货和贸易。

  明末的时代,除却山东灵山商行,郑家集团这种带着不少军事政治色彩的不能算在其中,这高盛和堪称是天下第一商会。

  山西商号兴起不过百余年,也就是从嘉靖年间才达起来,如今却已经赶上了历史悠久的江南之地,这的确是让人惊叹。

  而且山西的商业大兴并不仅仅有高盛和这么一家另类,而是太原府和汾州还有大同各家商号的整体兴盛,大小商户都是生机勃勃。本来这山西表里山河,地形相对的封闭,并且是大同边镇的后方,一有边患兵灾往往会被波及。

  本来不是什么当官的好地方,可这些年山西有些府县的差事被熟悉官场的人评为第一等的优渥,原因无他,坐上一任,下面这些商人们的孝敬就是吃用不尽,了不得的好处。

  可这样的商业兴盛,生机勃勃,却并不是江南豪商的那种商业头脑,而是因为政策的投机还有那种没有原则的冒险。

  明中期为了供应边镇的军需,采用了“开中法”,所谓的中纳盐粮,把粮运送到边镇,由边镇开出盐引,贩卖盐货。

  这政策开始被认为是德政,实际上却有大把的空子可钻。山西和南直隶的盐商在这里上下其手,大其财,而边镇除却前期之外,根本没有在这里得到过什么好处。军需供给日渐地困顿。

  到了后期,两淮盐商对盐货买卖的垄断性越来越强,陕西和山西的池盐,也因为边患的炽烈取得不易,晋商们开始琢磨着其他地方法来家致富,事实证明,他们的冒险精神要远远的过江南的同行们。

  不管是草原上的蒙古还是关外的女真,他们对明朝都是有军事优势。每次的战争都会取得大量的战利品,其中金银珍玩地数量相当不少,可他们偏偏有许多物资,甚至是很简单的物资,都无法用这些金银来购买到。

  晋商们就是看准了这个,开始在其中当个互通有无的中间人,一件铁器,在中原价格低廉。可卖到草原上去。这个价格顿时翻了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这些铁器实际上就是兵器的原料。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当然是急需。

  抢掠来的金银换成了武器、装备、药材,武装起来更加强大的军队。然后抢掠来更多的金银,周而复始。

  鞑虏们越来越强大。而晋商们也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