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八章 天下银河汇济南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被李孟全面控制也就是一步之遥,并且李孟掌握的实力远远超过各方势力混杂的南方,天下大势已经是明朗。

  想要依附强者的郑芝龙自然会主动的过来投靠投诚,他把自己的弟弟郑芝豹安排在济南钻营联系,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举措。

  李孟已经是考虑到了接下来对郑芝龙的安排,不过这次的卖地策一出,郑芝龙的表现还是让他吓了一跳。

  卖地策本来就不是什么保密的文件,从襄城那边确定时候开始,胶州营系统从上到下的人就都知道了,有些想法,能写几笔的人都尽可能的参与到这讨论之中,也是山东官员相对自律,这个消息在正月之后才慢慢的传开。

  在济南常驻的郑芝豹差不多在二月份才知道了确切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信告诉还在福建的大哥郑芝龙。

  三月底的时候,郑芝龙带着三百万两白银从福建赶到了济南,方应仁快马赶回扬州之后,比郑芝龙晚了一天回到济南,他拿了白银两百三十万两。

  淮商依靠的是盐,闽商依靠的是海贸,这是这个时代得利最大的两个生意,扬州方家和福建郑家就是这两处的代表人物,他们也是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三百万两和两百三十万两,几乎赶上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可却被私人轻易的拿了出来。

  拿了这么多的银子,两家要求的很简单,买地,河南、陕西、北直隶拿出来发卖的田地他们都买。

  李孟的确是太吃惊了,他真是低估了国人对土地的热情,豪商富贵,有钱之后,扩大再生产是次要的,买地作为传家的底子才是重要的,福建多山地无良田,两淮多皇庄盐田,河南、北直隶多良田,陕西也有八百里秦川,这都是上好的田地,怎么不让这两家动心,他们先来,凭借的是和山东与众不同的关系,还有自己雄厚的财力,一定要尽可能的多买下天地。

  不管是郑芝龙还是方应仁,都和李孟说的实在,不管是盐上的生意,还是海上的生意,赚来的银子再多,那也不过是浮财,还是买了田地,这才能把这富贵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子子孙孙都能受着福利。

  银钱不对产业进行再投入和扩大生产,反倒是投在购置田地上,这也是工商业产生了所谓“萌芽”却没有生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

  对郑家和方家的热情,制定政策的山东明显没有料到,按照原先定的地价,河南所有“无主土地”几乎都要被这两家卖空,因为这些田地抛荒一年,暂时也找不到农民耕种,对山东的意义实在不大。

  可看到这热情之后,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这各处的无主田地发卖,本就是打算笼络天下的士绅豪强之心,取得天下,需要恩威并施,山东的武力和军威已经是足够威慑,让他们真的心悦诚服,那就要拿出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