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二章:多尔衮的建议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不足五日即可。”

  多尔衮说完,面色冷淡的站了回去。

  倒是皇太极,心中是一阵的翻江倒海,他越听越觉得心惊,这个十四弟,小小年纪,第一次领兵,就能将战局看得如此透彻!

  不如他,我不如他呀…!

  皇太极尽管十分不想采纳多尔衮的意见,助涨他的威风,可心里明白,这的确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他沉吟片刻,环视众人说道:

  “十四弟说的甚合我意,大金经此一败,必须等待时机与明军再战,明日拔营,征伐朝鲜!”

  “遵命!”

  众人纷纷说道。

  相比于皇太极的烦躁不安,新甸堡的明军都是喜气洋洋。

  李希爵从没想过,自己的殊死一搏会打出这样一个漂亮的胜仗,当夜便拿出全部的酒肉,犒赏三军。

  通过这次大捷,守城的明军看到希望,士气大受鼓舞,在后金没有进攻的时间恢复了操练。

  同时,李希爵的名声,也开始在辽东传播。

  ......

  宽甸堡。

  听闻后金大局来犯,且大甸、长甸二堡已陷,曹文昭分外焦急,即在宽甸堡升帐。

  宽甸六堡,其中的五个都只能说是堡垒,只有这个宽甸堡,可以说是一座“城”。

  宽甸堡是附近八百里内唯一一座真正的城镇,宽甸六堡明军的军械、粮饷,也都设于此处。

  宽甸堡建于万历元年,城堡修筑之前,当地人称宽佃子。

  城堡建成后,险山堡驻军二千移于此地,此后,朝廷在宽甸堡开设了八百里内唯一一处瓦市,因此人丁渐旺。

  万历三十六年,为加强边备,第二次被启用被辽东经略的熊廷弼重修宽甸六堡,将宽甸堡扩建,补加砖墙。

  眼下的宽甸堡,也可以说成是宽甸县城,其人口和房屋规模,已经可以算作是辽东一座普通的县城。

  宽甸堡有三处从城门,北宽南窄,呈梯子形,城北依山无门,城内建钟鼓楼一座,四角各建角楼一座,有在册驻军一万一千。

  这一万一千的驻军,不是大甸堡、长甸堡、新甸堡不知详尽数额的李家军,而是实打实忠于朝廷的一万一千辽东新军。

  其战斗力、士气,还有装备的精锐程度,都不是李家军可比。

  作为遏制后金接连朝鲜的兵备重镇,朝廷在宽甸堡增设了十门红夷重炮,八十余门佛朗机,以及多达三百门的大小铜铁炮,用于守城。

  除此以外,还在城防序列外,给曹文昭麾下的一万一千辽军,配置了五十门可以用于野战的新式镇虏炮,可谓兵精粮足。

  这种新式镇虏炮,既可以用作水师的舰载炮,也是眼下九边明军普遍装备的主力炮种。

  第二次澎湖海战胜利后,军器司在镇虏炮上加装了从荷兰战舰上缴获并且仿制成功的准星和照门装置,使得镇虏炮的精准度大大增强。

  镇虏炮的射程虽不及红夷重炮,却比时下后金军手中任何一种火炮都要远,可以在野战时达到对后金军远程的火力压制。

  最主要的是,镇虏炮比红夷炮和千斤重的大将军炮要轻便许多,更易于携带,就算作战失败,也有充足的时间摧毁或藏匿,所以几乎不会出现被后金军缴获的情况。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