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七章 礼物(上)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我一些呗。”他马上就想到儿子,心说得给他们尝尝。“还是你找来的人道我的。”欧阳必进笑道:“他说这个在泰西,也是稀罕玩意呢。”“接着说吧。”沈就点点头,品一口醇香的热可可,真怀念这种感觉。

  老欧阳也很喜欢这种饮料,端着茶杯抿一口道:“你没猜错,我不死心啊,心说既然能纺麻线,就说明基本原理是对头的,纺不了棉线,应该只是力道的问题,至少肯定很有参考作用。”

  “于是就让人带着我,去二百多里外,看那种大纺车,确实很震撼”欧阳必进比划道:“有一件磨坊那么大,结构复杂、体型庞大,但因为用水车驱动,干活又快又省力,三十二个纱锭同时转动,一天就可纺两百多斤麻纱。”

  “它用水车作动力,通过传动皮带,牵引锭子和导纱框,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而且为了避免各纱条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装置了同等数量的小铁叉,可以分勒绩条,还能使纱条成型良好。”谈到兴趣所在,欧阳必进两眼放光道:“这些工具之间,由导轮和皮带联动成一整体,带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说着一脸钦佩道:“绝对是天才的设计。”“那为何不能纺棉呢-?”沈就凑趣问道。

  “主要是因为棉没有麻的坚韧”欧阳必进答道:“通过仔细观察,合时我认为,一个是因为传动皮带的运动不够规则,不能保证纱锭的均速转动;另一个是,没有个机关可以调整转速,但棉纺生产时,需要随时调整……这样纺出来的纱肯定时粗时细,时松时紧,而且还容易断头。“这些缺陷能克服吗?”虽然明知已经克服了,但沈就还是凑话道。

  “以我们大明现在的工艺水平,足p'+克服了,只是看你想到没有,实验的够不够。”欧阳必进小小得意道:“既然问题出在传动上,那就在传动上下功夫呗,最简单的调整问题,我在传动皮带之外,又加上一个螺旋调节的机关,使人可以根据需要拉紧或放松皮带,这样就可以随时调整速度了……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没有用到。”

  “至于让纱锭匀速转动,这个棘手许多,不过总算还是有思路的……宋代的张思“发明过一个以水银驱动,自动报时的浑象仪”百年后又经过苏颂改进,造出了大名鼎鼎的水运仪象台”靠水车驱动运转,可以观测天象,准确报时,这东西北京钦天监一具,我当年去看过,印象十分深刻。”老欧阳一脸钦佩道:“所以我遇到难题后,就想到那么精密的大仪象台,也是靠民间使用的水车驱动,人家却能精确报时,与天穹同步转动,肯定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做到分毫不差。”

  沈就是知道那‘水运仪象台,的,是钦天监的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