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80章 剑指东瀛(廿六)与时俱进的战法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作战的时机在于敌军慌乱之际。当初最鼎盛时,蓟州的兵马一共有十万余人,而且后来朝廷还让各地军队轮番去蓟州受训。

  和胡斯车堡一样,蓟州车营也有野战火炮的配合,只不过当时明军的大将军炮和欧洲的长管炮相比威力略有逊色。不过野战火炮中,也有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火箱车等前敌式手推战车,面对轻甲的蒙古骑兵,这些战车也确实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相比于欧洲的胡斯车堡,戚继光的蓟州车营可以说更具有时代的杂糅性。因为除了战车战术的运用,蓟州车营还包含了早期的线列战术。而在当时的欧洲,线列战术还并不流行。也正是如此,戚继光在后世才会被认为是东方的近代陆军之父。

  不过,即使车营的优势很多,但它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太依赖平坦的地形。一旦地势崎区,车阵战术就很难发挥出它的威力来。因此随着时代的推移,尤其是火器本身的快速发展,使得车阵最终被新式的步兵方阵所取代。

  在原历史上,这个取代车营的战斗模式,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近代陆军起点——西班牙大方阵。

  咦,是不是发现有什么奇怪的问题出现了?不错,问题就出在高务实。

  高务实的出现,给大明带来了火器的发展,带来了比西班牙大方阵更先进的步兵线列战术,因此高务实自己领兵时并不搞偏厢车。他更愿意用高度的组织性和高额的抚恤、赏赐来获得近代化军队最为必须的严格军纪,然后以此为基础执行他的“排队枪毙”和刺刀火枪方阵战术。

  至于说为什么这样,刚才已经说过,偏厢车对地形要求很高,而排枪阵、刺刀火枪方阵在通用性方面的优势就大多了,几乎哪里都能用。

  再有就是从简化后勤来考虑。高务实非常注重装备的通用性和简单化,因此他在执掌户部并实际控制兵部之后,砍掉了边军中很多花里胡哨的各种武器装备,尽量压缩武器装备的种类,由此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降低了补充难度。

  戚继光在战术上自是卓然大家,但要说到规模化大生产之类的事,显然就不如高务实擅长了。况且中国历来讲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戚继光作为武将也没有必要考虑军需生产与后勤调度的便利性等问题,这种事天然就是该高务实来考虑的。

  不过高务实全面掌握户部、兵部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戚继光训练的各路大军之中,除了最后一支——也就是禁卫军——之外,其余都沿用了他的第二阶段车营体系。

  如果将方才所述车营战法看做的是戚继光车营的第一阶段,把高务实的基本不用车营看做第三阶段,那么在这两者之间的就是戚继光车营的第二阶段。

  第二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