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风起扬帆,剑指府试_斩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日子恢fù平静,读书、写字、养剑、扎马步——对了,还有练《惊风指》,点檀中穴。

  自从被许珺一指点哑后,陈三郎确定了某些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存zài于身边。不过他也不问东问西,好奇害死猫,难得糊涂为好。

  修习指法是苦功,和写字一般道理,非万千次磨练不得真意,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他琢磨着,干脆花钱请木匠仿制,制造了一具人形木偶,摆在书房内,时不时就戳一会。

  生活紧凑而充实,可以说是忙碌,陈三郎恨不得切个分身出来分担一二。紧张的生活容易使人憔悴,他又瘦了几斤,端是要名副其实的骨瘦如柴了。

  到了夜间,万籁俱寂,便走出书房,坐在水井边上观望。

  这时候,神秘的红鲤鱼一定会浮出水面,摇头摆尾地游来荡去,优哉游哉。

  不知怎的,陈三郎见着,会心一笑,全副身心都能放松下来。

  噗!

  红鲤甩起了尾巴,水花飞溅。它这是表示,要陈三郎读书给它听了。

  一条爱听人读书的鱼儿……

  于是琅琅的读书声起,一人读,一鱼听,中间隔一口清凉的水井,间或水波荡漾,好像夜间的海,有着别样的氛围。

  陈三郎忽而想起两句诗: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花是一痴,读书给鱼儿听,何尝不是一痴?

  光阴似箭,二月过去,屈指一算,距离府试举行只剩下五天。

  陈三郎决定明日启程,赶往南阳府。有水旱两条路径可选,旱路远,且一路颠簸,颇为辛苦,远不如走水路。

  泾县东门外便有着码头,每天都有船只载人,进入泾江,顺流而下,然后抵达南阳府城。

  此行对于陈三郎来说,属于一次远行,他长这么大,还未曾出过泾县地面呢。

  陈王氏颇为担忧,要管家华叔跟随少爷前往。陈三郎却没有同意,坚持独行。

  无它,多一人同行,耗费便多了不少;而且家中各种繁琐事务,也离不开华叔。

  “娘亲放心,我前往南阳府,早约好同窗相伴,不会有事的。”

  这倒是实话,今岁童子试,杨老先生门下除了陈三郎外,另还有一名学生同样考过了县试。

  拗不过儿子,陈王氏只得作罢。

  行李早就拾掇妥当,也没有太多东西,轻装上阵,三套换洗衣服,外加几本主要的经义书籍,还有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之类,全部装进一架书筪内,只要往肩上一背,便可走起。

  是夜,陈三郎在井边读书,比平时读多了三卷,然后对着红鲤鱼说自己要出行考试的事,仿佛自言自语。但隐约之下,他却感觉到红鲤听懂了。

  若不听懂,它何以特地游了个圆圈,吐出一柱水花?

  也许,这就是红鲤鱼的送别表示了。

  第二天,蒙蒙亮,人就起来,吃过早饭,陈王氏等人送陈三郎出城到码头。

  有雾,远一些景象都看不清楚,河面水波起伏,出低沉的声响,有几点灯光照起,是船灯。

  “道远学长,我在这里。”

  有人叫着,随即跑过来,正是同窗何维扬。

  何维扬今年才十六岁,非常年轻,脸上还带着稚气。他也是泾县人氏,家里卖豆腐的,父母日夜操劳,供着他读书。

  双方碰头,一番寒暄,然后和家人作别,登上一艘乌篷船——乘船到南阳府码头,每人船费要三百文钱。何维扬嫌贵,好说歹说,终于磨少了五文。

  这时水面上忽而起了风,呼呼吹着,刮动着船帆。

  艄公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说道:“南风起,要下雨了。两位客官进船舱吧,免得淋了雨着凉。”

  陈三郎却笑着说:“不慌,我在船头上再呆一会。”

  风吹拂衣衫,脚下波浪滚滚,他心情随风浪而起伏,恰如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破沧海!

  温馨提示:已启用新域名"",原域名即将停止使用。请相互转告,谢谢!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