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12章:策划_大隋第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一个计划在杨侗心头浮现:用更加成熟的明代官制取代大隋尚未成熟的官制,再在其基础上做出一点修改,总的来说,一要做到收大权于朝廷、于皇帝;二要文武兼备,三要创造公平的晋升平台,四要兴教育,五要加强监督,六要防止大世家门阀滋生……

  这彻底改革,看似繁琐,但其实明代官制也不过是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罢了,工作量其实并不大。

  杨侗找出大隋官制,然后提笔勾圈点画,将上上下下各部门的脉络细细梳理一遍,先把三省六部、十一寺、御史台理清楚,接下来对地方动手就会容易许多……从朝廷,到亲王和仪同三司,再到地方郡县,一级一级一点点……

  大致理清后,杨侗方才落笔,将自己的决定一项一项的罗列:“设学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主管教育…改御史台为御部,最高长官为尚书、侍郎二人、郎中三人……设郡御、县御,主要职能:对太守、县令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提出抗议;接纳民告官案件、监督地方行政,无处决权、无行政权…设刑部司于郡……”

  “撤上中下三级郡县之分,各级官员品级、待遇以中级论……”

  隋朝有一百九十多个郡、一千二百多个县,依人口分为上、中、下三等。也就是说同样是太守、县令,但官阶的却有大小之别。就拿下郡郡丞来说,品级仅仅是从八品上,面对当地正八品下县县令的时候,郡丞还要行礼,并道上一声“大人”。

  这种上、中、下的划分自然是出自杨坚之手,一是在俸禄上减轻朝廷负担,二是降低郡级官员的权威,以免地方山头主义滋生。

  如果出于节省的目的,堂堂一个皇帝太过小气;如果防止朋党出现就更没必要了,因为官员回避本郡上任、期满不得在本地连任的制度就足够了

  这种三等之分使责任不明确,一旦出了事,谁也命令不了谁,郡级怪县级不配合、县级怪郡级不作为……事情不了了之,最后受伤的是朝廷和百姓。

  废除了上、中、下之分,既能够让郡级官员明确使命,又能让居多的下郡、下县官员满意,还能增加大家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三得。至于上郡、上县官员的利益确实损失了,但这部分官员占极少数,能有什么意见?敢有什么意见?

  即便是投票决定,哪怕中级郡县全部中立,上级郡县官员也斗不过,因为下级郡县多!

  灯下,杨侗下笔若飞,气势恢弘、庄严雄伟的颜体书法在纸面上渲染开来。到了涨河北道上任,这份新的大隋官制就会问世,会有许许多多官职被裁撤,会有许多官职失去自由、失去圭皇帝般的权力……而河北道的所有孩子也因此得到读书的机会。

  ……

  (注:官制不是凭空想象而来,而一代代延续和改进所致。而‘官员规避本郡、期满不得在本地连任’这项制度,本身就是隋朝所创。不要用自己的无知,来诬蔑古人的伟大……看到拿这个来刷存在感的,我替你的无知感到丢脸。

  注:章节名目叫‘策划’,不叫执行。两个词的词义区别很大,不理解词义?搜索就可以了,只要认识字,应该可以解理

  ……11月18日回敬)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