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五零 阮郑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他们把进口的铁器熔铸以后再做成武器,由于缺乏局部处理的技术和意识,其质量也远不能跟原来农具相比,只是白白浪费材料和金钱罢了。

  纵使那位“越南诸葛亮”亲自关注,也没能解决这问题,到后来阮氏也不得不承认技不如人,不再打山寨的主意,老老实实安心购买生产工具,把自家的相关资源节约下来投入到军事上,终究对国力是个很好的补充。

  因为对琼州的货物十分渴望,那位阮朝使者一向对赵立德很是恭敬。平时拜访问候,走动甚勤。这会儿赵立德一发请帖,他那边也很快到来。跟赵立德打招呼聊天,甚是熟络。

  …………

  相比起阮氏的主动灵活,北方郑氏的使者可就要死板多了。历史上郑氏是直到一六三五年才终于明白过来,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转而寻求外国帮助。

  原本他们是与荷兰人合作,获得造船和火炮上的技术以抵御南方。不过在这个时空,他们“对外开放”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在阮氏与琼州取得联系后不久,便也和海南岛方面有了商贸往来。

  不过这种开放并非完全自愿,而是琼海军方面主动派人过去寻求贸易的——因为短毛们需要那边的煤。越南鸿基煤矿即使在若干年后也是东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优质大型煤矿。露天矿脉开采容易,紧靠海岸便于运输……与海南石禄铁矿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礼物,穿越众若是不将其控制在手中,那绝对是暴殄天物了。

  郑氏朝廷一开始当然是不同意这种带有强制性色彩贸易方式的。然而他们并没有说“不”的资格——就安南人那点武力,琼海军压根儿没出动正儿八经军队,就是凌宁率领海军舰船上配属的陆战队,小小的干了一仗,便直接将鸿基那块地皮给占下来了。

  此时的安南军队远没有后世越南游击队的风采,再说琼海军也不想占地盘,并不往内陆去,就在海边矿区这边呆着,对方就是想用游击战术也没法子。再加上琼海军在经济策略上比西方殖民者成熟得多,做事情也足够大气——他们从来没指望无偿的占用这片煤矿。在小小教训了一下郑氏王朝的军队以后,便找了中间人去跟对方谈判,表示愿意为此支付费用,其数目还相当庞大。

  郑氏君臣比起南方阮氏来说显得死板些,但终究不缺乏判断力,在确认了“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得过”之后,他们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每年从短毛那里拿一大笔“地皮租借费”;另外鸿基煤矿产出的每一吨煤,也都会支付给郑氏朝廷一笔购买费用;以及从当地雇佣人员,购买食物等等日常消费带来的收入……鸿基煤矿很快成为郑氏朝廷一项非常重要的财源。收到的钱,正好可以用来购买海南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