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23章 豆粥_新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来的大官,淮泗豪强们都十分欣喜高兴,表示愿意听刘使君号令。

  刘秀暗道:“冯公孙说得对,现在百姓无所依戴。赤眉横行徐州、豫州之间,大姓豪门及中家良民颇为不安,生怕被抢得一干二净。人久饥渴,易为充饱,他们现在保于坞堡,各自为战,就需要一个人来统一号令,带他们对抗贼人!”

  然而更始对这边鞭长莫及,只满足于传檄而定,梁王和庐江的李宪实力有限,一时半会也扩张不到此处,徐州南部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

  没事,阿爹来了。

  刘秀沿着泗水南下,于各处笼络豪家,对他们进行宽慰,得了各家资助,好歹有口饱饭,马匹行头也重新置办了起来。

  当进入南边临淮郡地界时,他们的人数已经扩充到了三四百。

  而之所以挑临淮而来,是因为邓禹认为:“徐州南部最富、最大者,莫过于临淮(江苏中部)!”

  “临淮是大郡。”

  “人口超过了百万。”

  邓禹不知道具体数目,其实前汉时最后一次人口统计,临淮郡有户二十六万八千,口一百二十三万七千,这数量,甚至超过了北方的魏郡。

  这还是在分割出泗水、广陵两个小诸侯国的情况下,这三加起来,长江以北,淮泗环绕的这片土地,其人口,已是直飚两百万了。

  可即便是临淮郡,在乱世里也没能保全,淮河以北是赤眉的天下,更有不少投机的乱兵,打着赤眉旗号,却干着盗匪的勾当。

  而等到刘秀他们抵达淮河边时,当地风俗也为之一变,看得出来,路旁的地不是旱田,而是种稻谷的水田,如今虽干涸,但稻茬子仍在田中。

  见到稻田,刘秀却是想起他们这一路来,抓了赤眉俘虏后问出的一个笑话。

  “赤眉就在淮北,汝等为何不渡过淮河去南边?“刘秀问得很认真,若是赤眉大举南下,他们又得跑了。

  “南边有什么?”赤眉小兵一脸懵懂,他们跟着樊巨人打出家乡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对遥远的南方,只听说那儿的蚂蚁和蚊子,比手巴掌还打,一叮就死人。古树老林子密布,路上爬满了蛇虫毒物,根本无从下脚。

  而那里的土著文身断发,还吃人呢,一口一个小孩子!去不得,去不得!

  这些话听得刘秀等有文化的人面面相觑,赤眉说的是春秋时的南方罢?岭南或许如此,但淮南、会稽可都是好地方,刘秀当年听老同学、会稽名士庄子陵说,哪怕是长江以南,数十万人口的大郡也有好几个呢。

  而更有一句话,莫名的真实。

  赤眉俘虏说道:“吾等吃不惯淮南稻米,吃了上吐下泻,故皆不愿南行。”

  这是夸张之言,但北人多以粟为食,穷人也食豆麦,唯独稻子却很少。不懂的人,只听说是泡在水里的杂草,这能吃?

  赤眉中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