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第四十四章_庶子有个小心愿[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线与青年对上,才发现青年的目光一直望向自己。他猛然记起来青年那日的玩笑,“如果我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你要将我放在哪里?”

  察觉到少年的迟疑,魏云廷淡淡一笑,丝毫没有被发现的尴尬,“不必着急,今日就有定论。”

  “嗯。”看他没有再提起,少年微微松了口气,却没留意到青年狡黠的目光。

  等事情处理完毕,可就是少年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他怎会轻易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清晨,当三十声晨钟奏响后,城门“吱呀”一声打开。

  马县令带着一众打扮得体的士绅出了门,往东面的十里坡走去。

  说是十里坡,并没有十里,出远门之人常在这里送别,取十里相送之意,也是他们今日将要迎接诚王的地方。

  马县令之前跟诚王打过交道,那时的诚王雷厉风行,开仓放粮、设立粥棚、登记人口、请衣问药,到了三日便平息了城中的骚乱,十分有手段。

  然而这一次,他不仅大摆仪仗,一路行来速度还不急不缓,更有传言说他出门所带的几辆马车已经变成了十几辆,多出来的车上不是美人,不,美少年,就是黄金珠宝,可谓收获颇丰。

  马县令是半信半疑的,疑是因为诚王表现出来的作风与上次相差太大,信是因为诚王这次的差事不同凡响。

  要知道,不是每户人家都有五姓那般的底气的,倘若行些好处就能让自家逃过刀斧,一些钱财算什么,只要留住根基,还怕日后找补不回来?

  不过私心里,他当然更喜欢诚王是后一种,因为可用钱财收买之人当然比讲究原则之人更好对付。

  于是当前方打探之人回来禀报说“诚王的车驾有二十多辆”时,他与众位士绅的脸色都好看了很多。

  可是这种好心情未持续太久,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姗姗到达的诚王派头十足,下车受完礼后却并没有叫人起来。

  众人正在相疑,心里嘀咕诚王的架子未免摆得太大,只听一声令下,“来呀,将这贪赃枉法的狗官拿下!”

  话音刚落,一把利剑已经别在马县令脖颈上,宝剑带起的剑风将他的官帽掀翻在地。

  “殿……殿下,此话怎讲?下……下官所犯何事?”马县令心中蓦得一惊,不能啊,难道真的如夏家所说诚王早已派人潜入城中?

  眼神不由朝夏家所在位置看去,夏老爷心中暗骂蠢货,脸上却不动声色。

  “上次我走时怎么说的,要你平稳物价、保百姓平安!如今东平米价一斗一两银子的传言都传到外地去了,你还有何话好说!”

  边说他边指着身后长长的车队,“这些都是其他州、县应风而来的粮商!铁证在前,你有何狡辩?”

  原来这长长的车队是粮商!

  虽然奇怪用心封锁的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此时听闻诚王只是责备城中粮价奇高,并不是自己伙同夏家偷卖粮食的事情被发现,马县令还是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这杀头重罪,他们总有法子圆过去。

  “都是那些奸商坐地起价,下官冤枉啊!”马县令开始嚎啕大哭、叫屈连天,“自东平受灾,陛下天恩,派殿下来拯救百姓于水火,臣夙夜匪懈、战战兢兢,不敢松懈丝毫。然僧多粥少,还有旁县其他地方流民听闻东平有粮、相挟而来,臣不得不将口粮控制发放,哪知就有人借此坐地起价!”马县令磕了一个头,接道,“殿下上次调粮十万担,然东平有百姓四万户,松一点可以用到七月,紧一点可以用到八月,然洪水至今未退,县中一半土地今春无法种粮,待到秋收之时恐怕又需从他处调粮。臣听闻蜀南道今岁恐有伏旱,朝廷必将筹粮前往。臣实不愿再为陛下添忧,届时恐还需这些商人为东平筹粮,是以未做惩罚。是臣无能、思虑不周,请殿下责罚!”

  魏云廷几乎要拍手叫好了,好一番巧言令色!这样一说,倒是有功而无过了,如此兢兢业业为圣上分忧解难的臣子,他诚王还要扣他罪名,其心何为?

  夏老爷听完马县令这一番唱念作打,不由松了口气,不枉他为他写好台词!

  偷偷抬头看了一眼一身锐气的诚王,夏老爷心中冷笑,且看“赏罚分明”的诚王如何作答——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