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0章插手甘肃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40章插手甘肃

  “我所担心的,是官商勾结,与民争利。”秦时竹说出了他的担心,“像刚才陈老叔所说,吴大舌头、宋小濂等人都有股份,他们若是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公司大开绿灯,进行不平等保护,岂非要干扰正常的商业?”

  “你所虑的我也想到了。不过眼下大局初定,建设刚刚拉开,吸引官宦、名流前来投资,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有利于鼓舞人心。别的不说,前些天刚刚发行的北疆建设公债,如果不是北方实业带头认购,恐怕没有这么快销售完毕。为什么北方实业会有这么大的作用?说穿了,不是我禹子谟有能力,也不是沈老有能力,而是秦时竹这三个字的金字招牌。从来政府借款,若是没有信用就难以成事,北疆巡阅使亲自作保,大家还担心什么呢?”

  “这话倒也有点道理。”

  “再者,前清时期,商人想要兴办实业,会遭遇多方掣肘,尤以官府勒索最为严重,现在连高级官员都投资实业,对他们的经营其实是一种保护。别的不说,分红利总要比*裸的贿赂勒索好吧?”

  “若是红利变成了隐蔽的贿赂勒索,查处起来岂非更加麻烦?”秦时竹想起了另一个时空的“太子党”。

  “等法律完善、民主进步,人民自然会监督的,咱们要做的,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慢慢改良。”禹子谟认真地说,“你不是常说中国积贫积弱非一日也,那么改良起来,强大起来,自然也非一日之功,急是急不得的。”

  汽车开回了都督府,秦时竹刚才的心结也解开了。

  “报。秦州急电!”秦时竹凳子还没有坐热,机要秘书就送来了急电。

  事情的原委很简单,但背后的力量不简单。辛亥革命后,甘肃实际上形成了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政治中心。一个是兰州以代理布政使赵惟熙为首的旧官吏和立宪派,他们迫于大势,“自举都督”,于3月6日,由赵领衔致电袁世凯和资政院表示“承认共和”。另一个是秦州(今天水)地以黄钺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进步青年。他们经多方努力,于3月11日宣布独立,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

  袁世凯为了达到控制甘肃的目的,3月15日正式下令委任赵惟熙署甘肃都督。随后又以兰州承认共和在先为借口,诬蔑秦州独立是“甘心破坏”,“为全国公敌”,强令黄钺取消独立,一切听候赵惟熙命令办理。赵在袁的支持下。也攻击黄钺为“匪徒逆党”,准备调军围堵。但黄钺不畏强暴,据理力争。他复电袁世凯,申明秦州独立时,“未闻兰有承认共和之事”。并揭露兰州承认共和后,除“悬国旗”和宣称政纲服制“暂仍旧惯”外,一事未办,是名为承认共和。实则沿袭“**”。至于甘肃全省统一问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