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离岸平衡(6)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240章离岸平衡(6)

  蒋方震接过何峰的话茬:“我们的士兵,大多数是没有文化基础的文盲,经过几年部队夜校,仅能够掌握粗浅的一点见识,不仅不够,而且时常受到这样那样的冲击;我们的士官队伍,仅仅是依靠经验主义才形成的,不懂得如何在新战术、新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我们的初级包括很大一部分中级军官,没有受过成体系的正规军事教育,甚至于接受了士官教育便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军官,虽然个人能力实实在在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高级军官,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比如像萨镇冰这种宿将),都还很难够格,锐气逼人,沉稳与经验欠缺……我们靠了这样一支队伍,敢打敢拼,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固然与我们的拼劲分不开,也与敌人对我们的轻视有很大关系,有一些侥幸成分在里面。今后,侥幸的机会肯定越来越小,唯有进一步加强正规化教育,提升人才素养,才是从根本上强军的基础。”

  宁武也道:“从欧战的进程和经验教训来看,已经进入了僵持的阶段,所谓的速决战、速胜论已经破产,目前的形势就是拼消耗、拼国力,这一点在一年前还看不清,在一年后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我们进行战争决策,必须依靠国力分析,大总统原来有一句话‘弱国就要挨打’,这句话到了现在,就有了切实的基础,所以,我想今后谈军力,谈国力,不但要看我们已经有什么,还要看我们能够在短时期内能提供什么。这次中日冲突,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辽阳实业在鬼子的炮火下还在忘我生产,产品源源不断地直接拉上了前线——我们与小鬼子拼,拼意志、拼气力,但最后也要拼实力,没有这些弹药物资,没有后勤保障,这场战争是拿不下来的,也不会有后来的辽东大捷。因此,我坚持认为,国力就是军力,国力更是军力。我们搞建设,发展经济,特别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装备、重化工、重金属行业,其实就在促进国防建设。如果要谈建设,首先就是要发展重型工业。”

  这一圈话下来,虽然带兵的老总讲了七七八八,但文官系统都是听明白了。军队并不反对建设,但是,军队认为,国家主导,采用财政或者别的手段加以发展的经济,应该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是有重点,突出战略取向的,或者干脆就是——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各类基础工业、重型工业,与民众生活关联最多的轻工业等不是说不发展,而是说,应该用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去发展,政府财力,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大事——不在于短期盈利。

  这一点,熊希龄、周学熙等人显然是要持保留意见的,因为轻工业、民用工业可是来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