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72章 北方战争(47)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72章北方战争(47)

  布琼尼是个看似鲁莽,实则细心的人物。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料定鄂木斯克潜伏着中国人的间谍,因此,他加大了戒备的力度。但是,他毕竟是作战单位,不是情报单位,在鄂木斯克乱哄哄的局面下,他只能稳定秩序,不能彻底排查,更谈不上将中国人的“情报网”连根拔起,因此,他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按理说,防谍这种任务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放在布尔什维克,那就是有现成的机关——契卡。但是,在内战当中,布琼尼已经见识了契卡的“威力”,作为一员不是根正苗红的将领,他本人对契卡抱有很强的戒心,他不但怀疑契卡的用途,更怀疑契卡的***作手法。

  在这一点上,伏罗希洛夫和他有着共同语言。作为***委员,伏罗希洛夫了解到的情况比布琼尼更多、更全面,也知道更多的细节和黑幕——契卡在内战中甄别了很多的内奸和间谍,但也冤枉了不少的好人。虽然契卡的头头捷尔任斯基不承认,但不代表伏罗希洛夫没有鉴别力。当然,他也能理解契卡的苦衷,时间太紧,情况险恶,没有证据表明是无罪的就做有罪推定,甚至于仅仅有口供就定罪,也成为一种常态。但是,这对于正常秩序的稳定是有帮助的,一般老百姓也不害怕契卡,因为八竿子打不着,唯独对于大人物则不是个好兆头。所以,契卡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安定秩序,用的不好就会影响团结。如果引进契卡,则必定在中高级军官团体中造成人心惶惶,影响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所以,权衡利弊之下,还是不打算引进契卡了,退一步说,契卡来之后能弄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还不清楚。即便要来,也等这场战役打完再说。

  不过,不引进契卡,并不代表不进行戒备,布琼尼很谨慎,在他的盘算之下,骑兵军的真实意图被隐藏了起来,甚至于向俄共中央发电的内容,也是注水以后的电文——谁也不敢保证发电员、译电员,秘书、打字这些岗位就没有间谍的可能。而且,有关命令看上去一以贯之地传达到位,只有团以上寥寥数十人才知道真实的动向。

  在这一点上,蔡锷就被布琼尼的电文所迷惑了,他不知道布琼尼的套路和招数,也不知道其中的弯弯曲曲。因为从作战意图、侦察结果和截获电文对照起来看,似乎是一致的。一边是大本营各位大佬的谆谆告诫,一边是言之凿凿的证据和情报,他犯了难,该听信哪个?

  在红军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铁木辛哥、罗科索夫斯基回到部队后,迅速传达了有关指示,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级军官纷纷领命而去。紧接着是召开各团正职(包括团长和***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