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89章】 最长的一仗(17)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二卷宦海风云]【第089章】最长的一仗(17)

  第089章最长的一仗(17)

  ps:本章为补赴南京、厦mén外出期间的第二章,该周欠债补完。书mi群4∴8065谢谢诸君支持。

  托洛茨基当然很想把后续增援的红军部队源源不断地向西伯利亚防线转移,但却受到了各种各样情况的抑制。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各地还没有完全平定,除了南方集团军,很难成建制chou调部队东调,倘若只是从各集团军chou调部队加强南方集团军,很有可能又会面临参差不齐、难以协调指挥的窘境。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这次战役失败的震撼。如果说华沙城下的失败主要归咎于红军的冒进与战术意图简单化暴lu,但布琼尼的失败完全就不能这么简单的认定。

  综合前面陆续发过来的电报,再加上最后一份详细的汇报,托洛茨基很容易就把握住战役走向,在他看来,除了个别细节外,布琼尼的布置并无大错,甚至一度还达到了战役要求。比如,全面包围中国国防军3个师,动用骑兵部队进行切割包围,在发现无法顺利吃掉包围圈敌人后又进行截断补给线的尝试……无论哪种应对措施,都称得上完全符合指挥作战的要求。但坏就坏在红军技术装备太过于薄弱的问题上,因为火力不足导致了包围敌人而无法歼灭,因为敌人拥有重装甲部队而克制骑兵优势……诸如此类,乃至于15万英勇善战的红军居然吃不掉区区不到5万人的中国人——这在内战战场上是不可想象的。红军与白卫军作战,那次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唯独中国人的实力,大大改变了这种印象。

  据说,斯大林同志已经si下征求了叶戈罗夫同志有关远东战局的意见。叶戈罗夫倒是很爽快,但提出的要求让托洛茨基觉得非常为难:叶戈罗夫不但提出要将苏维埃所有掌握的飞机和坦克都jiāo给他,而且还要求将他的火炮力量再增强一倍,同时要有充足的后勤供应保障体系。只有这样,他才有驰援鄂木斯克的把握。

  姑且不说这些条件很难答应,就算是全部都凑齐了,猴年马月都不知道,到时候别说是鄂木斯克已经沦陷,就连最可怕的冬季都要降临了,那可是最可怕的敌人——没有人敢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中发起进攻,那样的话与送死几乎无异。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夜里。所有人都对继续作战表示了支持与乐观,但一说到具体作战方案,所有人都是勉为其难地摇头,就连国防人民委员会里面最桀骜不驯的几个年轻将领,也对此表示束手无策。15万打5万的堂堂之阵还输了,让人一点儿脾气都没有,要知道骑一军不是豆腐泡,而是红军中最具有战斗力的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