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禅机?劝诫?_我做盗墓者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禅机?劝诫?

  香山寺紧临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白居易曾捐善六十余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使其名声大作。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其“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不过,历史毕竟是历史,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往昔如何的辉煌,今朝却已然不见半点踪影。若真是论起来的话,香山寺之所以能香火鼎盛,香客不绝,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做为华夏地域的三大石窟之一,其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底蕴丰厚,因此才有了到洛阳,必走龙门一说。再加上地理名符合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寓意,有着鲤鱼跳龙门的意思在其中,这也使得不少想要高升进官之人,不少都来龙门膜拜礼佛,求仕途平坦,一路飞黄腾达。

  人嘛,其实谁都是为了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而在打着小算盘,说别人是,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若头顶三柱香,有佛显真灵的话,那此时恐怕我也是一个等待度化之人了。毕竟,心里还是抱着不纯的目的,说是烧香观寺,实际上却是想要真真切切的看看那狼独岭。

  咚。。。。。。

  悠扬的钟声响起,凝厚,古朴,却又给人一种静心凝气的感觉。

  “阿弥陀佛。”一声佛号讼起,一个看起来年纪六十左右岁,穿着袈裟的老和尚缓步的走了出来,一脸慈祥庄重,让不少香客都为之侧目。

  在寺庙,袈裟并非是人人皆可穿戴,一般来说,只有住持和方丈才有资格穿,而且袈裟的设计和颜色也有着等级上的区分。这里我倒是不是很懂,只是这老和尚穿着一身红色大袍袈裟,看起来颇有气势,比起那些只是穿着粗布僧衣的和尚,倒是气派十足。

  “我若不是干这行,怕是非得出家做和尚不可。”不经意见,我瞥到了那个老和尚手腕上戴着的一块表,心里微微一惊,多少有些酸溜溜的在心里嚷了一句。

  古代都说穷和尚,丑道士,落发的尼姑为修士。其实这话却可以反过来听,但凡做和尚的,只要不是苦行僧,基本上都富的流油,而且佛教体系十分适合国情,从古至今,佛教流入中原后,就逐渐取代了道家,儒家的地位。劝人向善,渡人信佛,不与世为争,正好符合了帝王统治的心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和尚吃的开,而且是越来越富裕,到是流传千百年来的道教,现在却是香火衰败,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迎合当前的政局。

  看这个老和尚手腕上戴的那块表,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品牌的,但是却可以看出其表的精美,怕是少说也要几万块,这在当时人均年收入才不到一万元左右的年代,实在是一个让人吃惊不小的数字。

  我甚至都有些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没好好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