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肃清流毒_仙朝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身上的水气还未褪去,拱手道:“君上,砀郡有军情来报。”

  苏照点了点头,面上威严不减,感受着冥冥之中苏国气运的一些变化,隐隐有些察觉,目光投向蔡安,沉声道:“念。”

  “昨日,淳于将军已破燕山之贼盗,正在配合砀郡郡守抚慰军民……”蔡安从袖中取出表文,展开念诵着,声音也渐渐轻快了许多。

  而这番消息,落在中元殿的苏国公卿耳中,则是齐齐现出振奋之色。

  无疑,对于如今有些“风雨飘摇”的苏国,这是个好消息。

  苏照欣然道:“淳于将军老当益壮,定祸乱于砀山,堪称国之柱石。”

  下方苏国公卿也是恭贺,赞扬声不绝。

  其实,下方有些人,也担心袁彬死后,苏国将才凋零,无以抵御外侮,闻听前线奏凯,说明苏国并非无人可用。

  下方,就有公卿,思忖道:“而今袁逆已灭,淳于将军弭消匪乱,而今司马之位空悬,或许……”

  但这种事情,自是苏照乾刚独断,下方之人,倒没有人提出来。

  蔡安道:“淳于将军还有一封书信。”

  苏照眸光微动,说道:“呈递上来。”

  而后,蔡安上前两步,递给宦者令尤江。

  苏照拆开信封,阅览毕,面色凝重之意稍减,信中其实写的是袁氏部属一事,三郡郡尉闻听袁彬伏法,都是自请罪责,已被淳于朔羁押在军帐之中,并问苏照何时班师。

  苏照深深吸了一口气,吩咐道:“让淳于将军暂不班师,就地整顿砀郡、鄢陵、长水三郡兵备……”

  说到这里,苏照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司马之位空悬,命令要盖司马之印,才可发往各郡,好在,他还可以拟命制令。

  而今,姬周帝室才可发诰、诏、制、敕。

  王侯就只能写一些命令,加盖宝玺,也就具有法令的效力。

  苏照拿起御案之上的表文,提笔写了一道命令,盖上印鉴,让宦者令尤江给蔡安递去。

  这时,太宰敬弘道,拱手道:“君上,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今袁逆已除,司马之位不可长久空悬,亟需择选能臣接掌军政。”

  此言一出,百官都是交头接耳,蠢蠢欲动。

  诸侯仿周礼,建官制,所谓夏官司马,有大司马(卿)一人,其下有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

  前者是职,括号内是爵。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就是此方世界的权贵阶级。

  不过,袁彬倒台之后,依附于其的两位小司马,坐袁逆事,也先后下狱论罪,一个被处死,一个被废为庶人,其他四个军司马,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

  可以说,现在苏国司马官衙,已然近乎停摆。

  苏照皱了皱眉,他已经感觉到这种官制的粗疏和陌生,“这种官制,等到后来仙朝林立,事务繁多,就会被渐渐取代……我倒是想整出三省六部来,只是而今的主流,还是卿大夫。”

  官制这东西,从来都是因时而变,一味的叠屋架构,人浮于事,反而增加了行政成本,变相降低了治理效能,但过于简约、粗疏,也会造成治理缺位,权责不清。

  于是,促进苏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苏照一时思路有些发散,清咳了一声,朗声道:“大司马人选,事关国社安危,孤当细细思量才是。”

  在他的设想之中,军令和军政自然要一分为二,二者合一的结果就是,兵将渐渐为私人独有,如果不调整,袁彬那样的权臣,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至于如何分开,他初步有意设枢密院,统管军令,以司马替代后世兵部的职权,管理军政。

  不过,这种机构改革的大事,还需要和敬弘道和陈韶商议。

  在这时代,增设官职也不是一句空话,名字也不能胡乱起,甚至需要找上古典籍。

  苏照思忖道:“此外,还要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这个倒不难……对了,还要有处理公文的尚书台,否则,堂堂七郡之主,还要自己书写命令?”

  只是,御史大夫要侵夺一部分司寇的监察职权,也不知陈韶会如何作想。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