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考校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大汉京都,雒阳地处黄河中游南岸,跨伊、洛、涧几条河流,北倚邙山,南对伊阙,东据虎牢,西有崤坂,素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誉,典型的王气所锺。

  王莽篡汉后,长安先后数次被攻破,人口锐减,满目荒凉,昔日的恢宏与繁盛荡然无存,光武中兴汉室,因长安残破,便定都雒阳。

  毕竟雒阳也是一个恃险防御、虎踞龙盘的地方,“调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望少室,北有大岳三河之分,风雨所起,四阻之国”。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加之伊洛平原地力肥沃,周围水路发达,漕运便利,南来北往商贾络绎不断,可以很好的解决京师的供应问题,使皇帝坐镇中央,遥控天下,集中精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董卓那厮怎就忍心将它付之一炬?”

  想到以后的雒阳的大火浩劫,伏泉心中愤怒难平,为这座见证汉族荣光的古城哀叹。

  雒阳有城门十二座,南有四门,由东向西依次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和津门,其北门东为谷门,西为夏门,直通北宫。东门由北向南依次为上东门、中东门和耗门,西门由北向南依次为上西门、雍门和广阳门。蔡邕曾说:“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最尊者也。”以平城门为尊,既说明其为正门,又说明洛阳是朝向是座北朝南,以南为尊。

  车队到了东门,众人走旄门入城,旄门亦又称望京门,从这走离侯府最近。

  东汉定都也有一百多年,雒阳经过历代皇帝建造,也是恢弘异常。城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划分二十四街,人口十万,虽不如西汉之长安,亦为天下巨城。

  一行人回到府邸,伏泉还未歇息,便听到家中仆从议论,细听之下才知晓,自己那位便宜的皇帝姨父,明日要召伯父与他入宫觐见。

  未做他想,伏泉吃了饭食见了伏完后,便回屋倒头就睡了,毕竟他现在的身体还在发育,今日出城已是十分劳累。

  翌日,还在赖床的伏泉被夭儿早早拉起,为他梳洗打扮。今日进宫,不是平常时候,穿着打扮需十分得体。

  换了家仆送来的衣服,出了屋子,便去向伯父伯母请安,此时伏完已换好朝服,几人问好后,便吃了饭食,召唤苍头备了马车进宫去了。

  东汉的宫廷,自光武皇帝刘秀定都雒阳以来,多数皇帝都在修建,建的是恢宏大气,透露出一股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人不由思索这一百多年里,宫廷里发生的许多阴暗之事。

  皇宫主要分为南、北两宫,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