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香帕_前任是陛陛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安二十五年暮春,圣上于修文殿举行殿试,试前问灵州沈霁月何在,无人应答。

  圣上回望殿后,宸妃娘娘竟自帘后持扇而出,俯看殿中士子,士子惊怔,在场学士朝臣亦震惊,正要跪谏此事不合礼制时,宸妃娘娘已微微摇首,退回珠帘之内。

  周濂等翰林大学士,仍要跪地力斥宸妃现身殿试一事,圣上却眉宇微沉,不耐听谏,只挥手命殿试开始。

  试后,圣上亲阅考卷,发觉殿试之中,灵州士子才学最末,再调档案,惊知会试之中,灵州士子掉榜率最高,且能入会试者,多出身世家,虽已因先前通过乡试而获得举人身份,但单论才学,实在寻常。

  圣上疑心大起,着予大理寺详查。大理寺卿谢允之,断案之能,名满天下,很快查出灵州科举舞弊一事,证据确凿,将涉事官员全数拿下,押京问罪。

  灵州科举舞弊案,令世家声名大大蒙尘,天下士子本就对现今科举制有所不满,见那些案上有名的世家,在如此偏倚世家的科举制上,仍行舞弊操控之事,断绝寒族上升之路,不由更是愤慨激昂。

  当大周民众热议如沸、怒气盈天时,大理寺主审舞弊案祸首——灵州秋闱主考官卓韬,竟牵出一桩十几年前的旧案,再生波澜。

  卓韬,原为宛州洛水人,在宛州盐政官卫郢手下为一书吏,后携大量详实文书证据,举报卫郢贪污受贿,其数额之巨,令世人侧目咋舌。

  其时,圣上正大力整治贪污之风,全朝彻查,刑法甚严,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九品小吏,反涉贪污者,皆依数额从严论刑,概不赦免。此案交由当时的刑部侍郎,如今的刑部尚书蒋宪审理,蒋宪速断此案,依卫氏贪污之巨,合判满门抄斩、家奴入宫,与卫氏素日交好,在盐务上有所牵连的苏氏、连氏等族,亦被削官抄家,其涉额之巨、从法之严,是当时轰动宛州的一桩大案。

  但,大理寺却依着卓韬在舞弊案中展露的手段,循着蛛丝马迹,从卓韬口中,撬出了蹊跷,原来当年那些文书,皆似是他摹伪而来,一个小小书吏,无法手眼通天,只身构陷如此大案,背后盘根错节,仍需详查。

  旁观者静待真相,而当局者,已是日夜难安。

  十数年前,国舅桓信正任宛州牧,他因曾辅佐圣上登基,恃功骄矜,仗着身份利用职权,密行贪腐之事。当圣上力整贪污的政令,如凛风刮遍大周天下,桓信亦知他这圣上外甥性情,不仅不会对亲族徇私,反会从严治理,以儆效尤,心神大乱之下,生出一计,令人受过,将州府亏空,尽赖于素日并不攀附于他、手中或有他受贿把柄的盐政官卫郢,勾连其时的刑部侍郎蒋宪,迅速断结了此案。

  国舅桓信,本就因辅佐圣上青少之时,披肝沥胆,从龙有功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