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章 风雨欲来_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河之地,忠义军有10万之众,可是分散于河北、河东,若是金人倾国围攻大名府,围点打援,忠义军怕是不好应付,对忠义军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平原上步兵对抗骑兵,敌众我寡,即便火器如何犀利,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与完颜宗辅、完颜阇母等人接连几次大战,缴获了几千战马,将士也在拼命训练。但短时间内,这些人还只是绑在马背上的步兵,要想形成战力,还需时间。

  金人铁骑可以四处纵横,忠义军却没有这个机动能力。只能靠着夜战、偷袭战才能取得战果。

  现在有了水师,倒是可以大大增强忠义军在运河、黄河、漳河、滹沱河两岸的机动能力。胜了可以上岸,战事不利,可以退回船上。

  后世的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也没有多强的陆上机动能力,照样统治了各个大陆。

  十五世纪末,国土狭小贫瘠,人口不到百万,通过海外探险和贸易殖民,葡萄牙迅速崛起为横跨亚、非、欧、美洲的殖民大帝国,靠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贸易政策,开始征服商路上的据点,修筑防御工事,配置士兵,以确保贸易畅通,也是海上殖民统治的开始。

  看来,忠义军除了水师,海军只怕是也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恐怕也得建起一座庞大的船厂,来供应和保证海船的生产。

  此时此刻,忠义军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漕运的畅通,保证南方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入。若是从四川购入,价格高不说,路途遥远,周期太长。

  两河遭战火蹂躏许久,又是交战之地,想要垦殖,屯田、营田,天然上受阻严重。即便军中的粮食够吃,百姓也不能饿着肚子。

  将来,一定要先灭了西夏再说。

  大宋与北方的金、西夏两政权并存,边衅时起,河北、河东、陕西三路正当其冲。而所需的漕粮都是由江淮运往。

  江淮漕粮运往三路,以河北最多,常数为近百万斛,有时多达200万斛。

  而江淮物资转输河北的主要渠道就是汴河。汴河漕粮,一年通常是600万石,最多时达800万石。

  “山林之木尽于舟楫,州郡之卒弊于道路”。

  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是以漕运为本,是国家最急最重之事。一旦女真人断了漕运,那么不单单是两河,恐怕京畿道都会受到牵连。

  朱梦说满脸忧容,眉头紧锁。

  “番子南下,每陷通都大邑,劫掠财货,以为己用,此为“因粮于敌,以战养战”,而“胜敌益强”。我军只能苦守城内,被动挨打,此敌我之异也。”

  黄纵沉声道:“国家御戎,皆在边郡,金人南下江淮,乃是直奔我之心腹。如今之计,莫若水师顺河南下,将淮水以北控制在我军手中,而不至于断了漕运,以免大军有后顾之忧。”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