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8章 新玩意_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新打造出来的自发火铳吗”

  “守拙园”,“槐花书屋”之中,王松手指微微颤抖,拿起了面前的一支黝黑的火铳。

  忠义军虽然已经造出了虎蹲炮,佛朗机炮,五六百斤的重炮也已经投入战场,但是,长久以来,王松一直没有大量发展更为简单一些的火铳。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初期的火铳,火绳枪缺陷太多,太麻烦,二是担心在女真人铁骑的快速攻击之下,火铳派不上用场。

  首先,火绳枪需要一段用醋煮过或土硝泡过的火绳。火绳点燃时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铳手自己。同时,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使得夜间偷袭几乎不可能。

  其二就是火绳枪操作非常复杂,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使用火绳枪有十几道工序。火铳手出战,要带上火铳、火绳、火药、弹丸等。

  战场上一旦交火,射手就要忙着开火、装弹、再开火,手脚要非常敏捷。最好的射手每分钟也只能打二三发弹。因此火枪手通常排成三排,第一排跪着,第二排半站立,第三排直立。

  虽然如此,但后世对方冲到火铳手面前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火铳手无法抵挡,所以必须和刀盾手、长枪手混编。

  还有就是,火绳枪受自然条件影响太大。雨天不能使用,火绳会湿;风大时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火药吹走;射击时烟雾会阻挡己方军队的视线。

  最后一个就是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击百米内的目标。女真人的硬弓都能射七八十米,火铳的优势实在不大。

  也只有在守城的时候,用起来还稍微方便一些。在野战中,受困于北方阴冷恶劣的自然条件,实在是没有多大的优势。

  可是火铳是热冷兵器的分界线,总不能返璞归真,回石器时代吧!

  上说:“夷狄之所以畏中华,火器也”,也就是这火铳使人敬畏,没有理由不应用到军中。

  “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根据宋应星所述、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作工艺。虽然火铳的点火技术数次改良,但是铳体的打造工艺,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

  枪管用熟铁打造,长约一米九,重约12斤,准星、照门都有,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二寸,托后七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别再托上,重三两,另有火绳。每次发射时装火药三钱,铅弹重三钱。口径13毫米,射程可达一百五十米左右。

  不过,给王松的第一感觉,就是火铳的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威力不够,不能洞穿重甲。

  历史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